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81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一、考试性质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考试力求反映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选拔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
二、考试要求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深入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来源;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问题开展高水平研究,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范围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三、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第三节 扩大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全面依法治国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一切为了人民
二、实现共同富裕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第四节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一、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三、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第三节 全面从严治党
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
三、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四、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