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5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知识梳理:犯罪主观要件”相关内容,为法硕学硕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法硕学硕考研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常识栏目。
25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知识梳理:犯罪主观要件
犯罪主观要件
一、名词解释:
1、犯罪主观要件: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主体对其危害行为以及危害社会结果所具有的的心理态度。
2、犯罪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3、犯罪过失:行为人应当预见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4、犯罪动机:刺激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内心冲动。
5、犯罪目的:行为人希望通过犯罪行为实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
6、法律上的认识错误: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或应受到何种的刑事处罚存在不正确的理解。
6.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事实情况存在不正确的理解(对象、手段、因果关系)
二、简答题:
﹡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关系: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同属于犯罪主观要件的内容,两者既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
联系:
1、都是犯罪人的主观心理活动,反映行为人主观恶性
2、犯罪动机是犯罪目的的基础,犯罪动机促使犯罪目的实现
3、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有时可以转化(犯罪动机是犯罪目的背后的目的)
区别:
1、从作用上看:犯罪动机有推动犯罪行为的作用;犯罪目的是为犯罪行为定向、确定犯罪目标和侵害程度的作用
2、从产生顺序上看:犯罪动机先于犯罪目的产生
3、具有相同的犯罪目的可能有不同的犯罪动机
4、同一犯罪动机可能导致几个犯罪目的或不同的犯罪目的
5、从作用侧重点上看:犯罪动机的作用侧重于影响量刑,一般不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犯罪目的的作用侧重于影响定罪,是某些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5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知识梳理:犯罪主观要件”,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