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5考研农学考研练习:体温调节”相关内容,为农学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农学考研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常识栏目。
1、动物的体温调节的方式
自主性调节:增减皮肤血流量,发汗,战栗等生理调节。
行为性调节:增减衣着,开电扇空调等行为。
2、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
①分布:全身皮肤、某些粘膜和腹腔内脏等处。
②类型: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
③作用:温度感受器传入冲动到达中枢后,除产生温觉之外,还能引起体温调节反应。
(2)中枢性温度敏感神经元
①分类: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
血温↑→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血温↓→冷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②分布: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等处。局部脑温变动0.1℃,加温PO/AH→PO/AH的热敏N元+→散热反应↑产热反应↓;冷却PO/AH→PO/AH的冷敏N元+→散热反应↓产热反应↑
说明:PO/AH中的某些温敏N元能感受局部脑温的变化。
(3)体温调节中枢
虽然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整个CNS中都存在调节体温的中枢结构。但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
PO/AH还能对中脑、延髓、脊髓、皮肤等处传入的温度信息发生反应,以及能直接对致热物质、5-HT、NE等物质发生反应。说明PO/AH具有体温调节整合中枢的地位。
(4)体温调定点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设定了一个规定的体温值,即37℃。
3、体温调定点学说
调定点按照PO/AH温度敏感神经元的工作特性来调节体温的高低。
4、动物的休眠:是动物在不良条件下维持生存的一种独特的生理适应性反应。分为冬眠和夏眠。
在休眠状态下,动物机体内的一切生理活动都要降至最低限度,由于不能摄食,休眠过程中的生命维持主要依靠休眠前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
休眠动物最明显的生理变化是体温降低、基础代谢降低、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
甲壳动物、蜘蛛和昆虫等以及变温的脊椎动物都进入一种麻痹(休眠)状态,这种状态也称冬眠。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5考研农学考研练习:体温调节”,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