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中药学基本信息、考研专业介绍、学校分布与名单
1、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中药学
专业代码:105600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药学
哪些学校好考,哪些学校分数线更低?
提升你的上岸率,可能只在于选择!
尽在【智能择校小程序】
2、专业介绍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简介
中药学学科现有专业教师 46人;78.26%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32%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副教授 27 人,硕士生导师 12人。他们当中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专家、河北省科技咨询与评审专家、河北省毒理学会主要负责人、河北省食品药品管理局医院制剂审评专家、河北省药品注册核查专家,河北省医疗机构制剂评审专家等。
中药学学科与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省药品检定所、疾控中心等医疗、科研机构,神威药业、以岭药业等企业,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初步形成了中药质量标准、中药体内分析、中药鉴别技术、中药炮制理论与工艺、临床合理用药、中药制剂研发等研究方向,呈现出了蓬勃进取、蒸蒸日上的强进发展势头,已成为我省中药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基地。
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将与行业紧密结合,突出职业导向,面向中药研发、注册、生产、流通、应用、监管等职业领域,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注重学科交叉,具备创新精神,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能胜任中药生产、鉴别、炮制、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药品注册、流通管理、合理使用、临床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代码:105600
1. 培养目标
北京城市学院社会工作硕士专业(以下简称MSW)旨在培养熟悉我国社会政策,秉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能够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目前MSW设立公共服务、社区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在北京市委社会工委牵头下,依托培养联盟,分别培养为不同群体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执行、督导、评估的高级专业人才,以及专注社区与社区组织关系,完善社区管理水平的高级人才。
社会工作文献信息中心
2. 培养特色
(1)创新办学机制:一个平台,两个系统,理论和实践交互螺旋上升。
专业立足于首都社会建设的实际需要,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和MSW专业特点,以“一个平台”(培养联盟:以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为主要战略合作单位,并联合下属的北京各区县社会建设部门、各街道社区、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等作为联盟成员单位)为依托,以“两个系统”(基础理论教学系统、实践教学系统)为主体,以社会工作科研服务项目为载体,坚持“理论指导不断线、实践贯穿全过程、理论与实践交互螺旋提升”的培养理念,对接现实需求,实行真题真做的科研与社会服务,推动政产学研紧密结合、协同创新。
(2)改革培养模式:联合培养,协同创新,专业规范和行业需求并重。
为培养满足首都社会建设需要的本土型社工人才,学校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培养联盟),联盟成员单位与学校紧密合作、协同创新,从招生复试、课程开发、实习实践、毕业论文、就业发展等各个环节全程闭环合作,无缝对接,深度融合。
(3)深化培养理念:宏观视角,直面问题,专业价值观和人文情怀融合。
为培养适应首都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本土型社工人才,在“宏观视角、直面问题”的方针指导下,通过丰富的教师讲座,建立审视社会问题的宏观视角;通过大量的专业实习实践,锻炼敢于直面社会问题的胆识和气魄,逐步坚定“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
3. 师资力量
本专业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实务能力强的校内教师队伍,100%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博士以上比例达77%,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占29%,在行业机构中担任理事、从事督导提供服务的占87%。
同时,还有来自校外的百余名教授、行业专家参与我校MSW人才培养工作,其中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境外特聘教授4人,借助人才培养联盟平台累计聘请校外行业导师24人,联合授课、讲座专家50余人。
MSW教学团队
MSW专业系列讲座
4. 国(境)外合作
本专业每年利用暑期组织学生赴境外进行交流学习,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接触和学习境外先进的社会工作理念,并将我国目前的社工发展情况和经验带到国际平台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境内外社会工作对比研究的能力。几年来,组织近百名学生参加暑期国(境)外交流学习活动,包括丹麦VIA大学的《Welfare Technology and Health》课程学习、香港城市大学的《高级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培训及机构探访活动等。除此之外,定期邀请境外专家来校讲座,针对国际前沿专业理论、实务进行交流,使研究生获益良多。
MSW学生参加暑期香港社会实践
MSW学生参加暑期香港社会实践
MSW学生参加暑期香港社会实践
MSW学生参加暑期香港社会实践
MSW学生参加暑期香港社会实践
5. 学术成果
近五年,学科团队主持或参与的各级各类课题百余项,其中获得北京市社会建设专项基金31项。此外,学科团队通过大量应用性研究,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咨询报告、行业标准,有的直接被市政府各委办局、重要行业协会采用。
6. 社会服务情况
我校MSW学科团队依托北京市社会建设专项基金积极服务首都社会建设,服务领域包括失独家庭、问题青少年、随迁老人、老旧社区管理、留守儿童等,服务范围覆盖首都大部分城区街道。学生以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专项基金为平台,将理论和方法有效运用于社会服务中,共有54个项目获得学校立项,资助金额26.65万元。此外,专业多次组织学术会议、联盟论坛,并承办政府部门的专业能力培训,在社工教育领域和实务界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学生在社区开展专业青少年小组活动
学生在社区开展专业老年人小组活动
7. 培养成果
自办学以来,我校MSW招生人数逐年上升,至今已有131名在校生和217名毕业生。毕业生中,全日制学生就业主要集中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福利机构及社会组织,就业对口率高。越来越多的校友成为行业领军人物,其中3名毕业生相继获得社工界最具代表性荣誉“首都最美社工”和“首都社工”称号。
毕业生合影
8. 就业前景
社会工作硕士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主要面向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工作机构、各级各类公益机构和社会组织等,从事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等方面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工作。
点击可查阅更多信息>>>
硕士生导师29人。
先后承担了国家新药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河北省新药研究课题二十余项,其中包括国家一类新药:“TAPN”,国家二类新药野罂粟总生物碱、HQJY总黄酮、三黄分散片、益智灵,三类新药咳喘平冲剂、抗骨松胶囊,四类新药六神栓、六味地黄冲剂等一大批新药产品及部分保健用品。部分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河北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部分转让新药品种在企业的努力下已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我所雄厚的科研力量和多年的科研成果积累,1997年底河北省在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正式立项建设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中药研究与开发实验室”(河北省一家),并投资460万元人民币进行扩大建设,经过四年的建设,到2002年10月份,基本完成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任务。并于当年11月29日一次性通过了河北省的验收,正式挂牌。
1998年初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研制的国家级二类新药“咳喘平(野罂粟总生物碱)胶囊”又获得国家新药研究与产业开发(“1035”工程)20万元基金的资助。同年“扬子江药业集团”出资与我所签定了联合开发中药Ⅱ类新药“咳喘平胶囊”。1999年初我所国家级二类新药HQJY总黄酮被国家科技部“新药基金”批准立项并获10万元的基金资助,2000年11月吉林省力源药业集团—敦化市东北亚制药有限公司出资288万元人民币与我所签定了联合开发协议。另外的三个中药Ⅱ类新药调酯片、三黄分散片、益智灵分别于2001年下半年和2002年上半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河北省科技厅、河北省教育厅立项并分别得到了10――20万元人民币的重点资助,其中“三黄分散片”更是以4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与邯郸中药集团签定了技术转让合同,为本系部的科研发展做出了教大的贡献。
中药学科是我院的重点学科,2001年被评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 2002年经教育厅批准,我院设立中药学本科专业,同时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学制四年;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考察批准,我院设立中药学硕士学位点,2004年招收第一批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和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中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 〖毕业生择业方向〗 与中药以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药品检验与管理机构;各级各类医院药剂科和药品经营企业。
中药学科始建于2003年,是浙江省以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为特色的专业学科。依托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特色中药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草局三叶青西红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灵芝三叶青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等省部级平台,凝练出中药材种子种苗工程、中药材生态栽培、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控制、中药功能因子及其健康产品研发4个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瞄准健康中国、健康浙江发展战略目标,紧密围绕“两美”浙江建设,对接浙江生命健康科创高地产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中药学相关理论知识,较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研究领域:
中药材种子种苗工程: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和评价,新品种选育与繁育。以“浙八味”和灵芝、西红花、白及、金线莲、三叶青等珍稀特色药材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等研究。
中药材生态栽培:中药材栽培过程中应用生态学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研究内容包括生长影响因子分析、生物量模型的构建与评价、林药复合经营模式、绿色生态化栽培等,保障中药材的安全生产,提升中药材的品质。
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控制:中药材的真伪鉴定、品质评价及安全性分析。研究内容包括综合运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研究不同基原、产地、采收季节、加工方法等对中药材性状、显微结构、理化特征、药效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对重金属、农残等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制定中药材质量控制标准。
中药功能因子及其健康产品研发:筛选和评价中药功能因子,研发中药保健食品、中药日化产品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功能因子的筛选、结构鉴定、活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中药材的绿色加工技术,中药新产品的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剂型选择、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新产品的申报。
中药学(科学学位):
中药学专业1995年被国家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硕士生导师18人,其中教授(研究员、主任药师)13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副主任药师)5人。学科秉承安徽中医药深厚底蕴,始终围绕安徽特色中药资源开展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已初步形成了中药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开发研究和工程产业化研究的体系,成为我省中药研究与开发最重要基地,形成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迈入了国内领先的行列,在国内中药学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目前已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00余人。
2004年申报获准建立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安徽重点实验室,2006年获准建立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并获准安徽省皖江学者计划讲席教授设岗学科。2007年本学科团队获准安徽省首批“115”现代中药研发产业创新团队,同年建立现代中药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与企业成功共建安徽省中药饮片中心和安徽省中药提取工程中心,2008年中药学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10年中药学专业获国家级教学团队。学科现有中药质量分析与检测中心、中药炮制研究室、中药活性成分色谱分离技术研究室、中药细胞培养室、中药分子药理学研究室、血液流变学研究室、实验动物研究室等。
学位点围绕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及复方的药理学研究、中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的研究、中药炮制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中药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研究等方向开展研究。目前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计划项目基金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安徽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安徽省博士后基金2项,企业合作项目多项,学科成立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1.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2.中药及复方的药理学研究;3.中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4.中药炮制研究;5.中药活性成分研究;6.中药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研究。
中药学(专业学位):
2010年被批准为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专、兼职教授(研究员、主任药师)1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药师)12人。有中国中医研究院、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安徽安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安徽省药品检验所、安徽省药物研究所等知名研究所和企业作为研究生培养基地。秉承安徽中医药深厚底蕴,始终围绕安徽特色中药资源开展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在中药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开发研究和工程产业化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2004年本学位点所在学科申报获准建立现代中药安徽重点实验室,2006年获准建立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并获准安徽省皖江学者计划讲席教授设岗学科,2007年本学科团队获准安徽省首批“115”现代中药研发产业创新团队,同年建立现代中药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与企业成功共建安徽省中药饮片中心和安徽省中药提取工程中心;2008年中药学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10年中药学专业获国家级教学团队。学科现有中药质量分析与检测中心、中药炮制研究室、中药活性成分色谱分离技术研究室、中药细胞培养室、中药分子药理学研究室、血液流变学研究室、实验动物研究室等。
学位点围绕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中药提取分离与中试、中药制剂与生产、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药事与企业管理等方向开展研究。目前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计划项目基金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安徽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安徽省博士后基金2项,企业合作项目多项,学科成立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1.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2.中药加工与提取分离研究;3.中药制剂与生产研究;4.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研究;5.中药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研究;6.中药药事与企业管理研究。
小编:大部分专业都会考英语科目,不放来测测你现在的英语基础。
2、考研学校分布与名单
全国(18)
北京(1)
河北(2)
山西(1)
辽宁(1)
吉林(1)
黑龙江(1)
上海(1)
江苏(1)
浙江(2)
安徽(1)
湖北(1)
广东(1)
广西(1)
云南(1)
甘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