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材料工程基本信息、考研专业介绍、学校分布与名单
1、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材料工程
专业代码:085601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材料与化工
哪些学校好考,哪些学校分数线更低?
提升你的上岸率,可能只在于选择!
尽在【智能择校小程序】
2、专业介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厦门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秉持“创新·求真·务实·卓越”的院训精神,实践“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和“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目标,设置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国家卓越工程师实施专业、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服务地方特色专业、省装备制造类专业群主干专业、省现代学徒制建设项目试点专业)、电子封装技术(国家战略新兴专业、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国家战略新兴专业、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校一流本科专业)5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近1000人。2012年开始招收车辆工程领域车辆关键零部件材料、成形及产业化方向的专业硕士研究生;2018年开始在电子信息领域光电材料与器件方向招收专业硕士研究生;2021年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硕士点获得国务院学位办审核通过,2023年开始正式招生。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能力突出。现有专任教师和实验人员68人,其中:正高职称15人,副高职称34人,博士学位59人,博导5名,硕导45名,高级职称占7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8%,具有国(境)外访问与留学经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8%。柔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拥有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闽江学者讲座教授,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人才和杰出青年科研人才等7人,厦门市“双百计划”人才5人。福建省雏鹰计划人才1人,厦门市本土领军人才2人,1个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8个校内科研团队。
近5年,学院教师承担了200余项科研课题,科研经费390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2项;发表学术论文264篇,其中SCI收录198篇、EI收录27篇;出版专著5部;参与起草国家标准1项,参与审定地方标准1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厦门市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厦门市专利奖二等奖1项。
学院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紧密结合福建省新材料产业,特别是厦门市新材料、平板显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机械装备、计算机与通讯设备等5个千亿产业链,主动服务于钨材料、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功能橡胶等产业群和闽西南新材料企业,形成了材料加工与成形技术、粉末冶金材料与表面工程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发光与柔性显示材料等四个学术方向,与英、美、德、日等20余个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厦门市4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了深度的产学研合作。
学院建设有多个高水平科研平台,如福建省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创新方法研究推广应用基地、厦门市粉末冶金技术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厦门市高效精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聚合物加工原理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科研平台,是厦门市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和福建省新型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搭建了材料制备、材料性能评价、材料微观结构表征、模具CAD/CAE等平台,拥有STEM、SEM、XRD、XPS、XRF、DSC/TG、Raman、原子力显微镜、多功能气体吸附仪、氧/氮/氢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椭圆偏振光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计算机工作站等大型精密仪器和分析软件,设备仪器原值达680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超过6000m2。
诚挚欢迎各界朋友莅临厦门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指导和开展合作。材料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封装技术、冶金类、物理类、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化学化工类等专业本科毕业生报考本学院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材料工程专业介绍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授予学位类别:材料与化工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及名称:0856材料与化工
专业学位领域代码及名称:085601材料工程
拟招生人数:2人(以学校招就处公布为准)
二、专业简介
材料工程专业针对国家和北京市在绿色照明、新能源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战略需求,以材料计算与设计为特色,以调控材料的结构、性能研究为手段,开展光功能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和信息记录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实现材料的实用化及器件的功能化制备。本专业拥有先进的科研仪器、活跃的学术氛围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是有志从事材料及相关领域学生学习、研究的理想选择。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的材料工程专业知识,掌握先进材料的制备与结构和性能分析方法,具备材料制备与结构设计、材料的加工与性能调控、新材料与新工艺研究开发等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及较强创新精神,具有独立承担负责专门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成为能够担任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
(1)光功能材料与器件:主要进行半导体照明LED用发光材料、太阳能电池用光谱转换材料、节能显示用蓄光材料、以及新型半导体功能材料的设计、构筑、表征以及光电物理效应的研究,并构建与此相关的高效率光电子原型器件。
(2)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主要研究新能源材料及其界面上离子、电子、光子输运与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动力学、尺寸效应等基础问题,通过材料设计、制备、表征以及关键器件开发,解决清洁能源的获取、存储与高效利用等各个环节中关键材料与关键技术
(3)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主要进行磁性材料、二维材料、能源材料及稀土基等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面向高精尖磁电子学器件、纳米传感器、嵌入式微-纳电池等国家重大需求,所研究的材料包括磁性纳米功能材料、巨磁电阻材料、信息存储材料、磁性薄膜材料、磁电子材料与器件等。
(4)材料计算与模拟:主要研究体系的结构、性质、动力学行为等,在原子层次上揭示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联系,发现新机制,预测新材料。
四、导师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讲师5人,具有海外经历教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3人,北京市教师1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4人。
五、科研平台
本专业用于材料物理实验室及光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平台,拥有多种先进仪器和设备。装备了JEM2100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NBM Design脉冲激光沉积系统(美国NBM公司)、 VersaLab多功能振动样品磁强计(美国量子设计)、JGP-560a型双室磁控溅射沉积系统、D8型X射线衍射仪(德国布鲁克)、Dektak 150台阶仪(德国布鲁克)、扫描差热热重分析仪(美国Ta公司)、BKT-1H高灵敏薄膜霍尔效应测试仪、SD40多源有机气相沉积系统、PAIOS半导体载流子测试系统等大型仪器,实验室设备总价值超过2000万元。
六、就业前景
研究生毕业后可进入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从事教学、科研及开发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专业介绍
085601材料工程
培养目标:
面向社会需求,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工程技术发展与创新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国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材料工程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悉行业规范,具有独立担负材料领域工程规范、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较强的听说和写作能力,具有获取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方向:
一、先进碳材料及能源器件
本培养方向主要面向新能源(电池、电催化、水裂解、超级电容、热电)、移动穿戴设备精密结构件、存储传感器、有机污染物处理等应用领域,侧重于新型炭功能材料(炭/炭复合材料、纳米碳管、线阵列、石墨烯、碳量子点)、氧化物/有机物功能薄膜、金属非晶等新型结构功能材料及器件等进行研究开发。研究内容涉及材料制备新工艺、新材料及材料复合、显微微观及电子结构、性质与性能、理论计算和模拟、失效分析及逆向工程等方面。
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本培养方向主要面向半导体致冷、废热回收、地热利用、储能及氢能等领域,针对热能与电能之间的高效直接相互转换、锂电池安全、快充、续航和寿命以及氢能利用等问题,开展新型高性能热电材料与器件、锂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等研究。研究内容涉及高性能热电、锂电池、质子交换膜、碱性膜、反应催化剂、双极板、扩散层和微孔层等材料及其微观结构设计与调控、相应的热力学和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等。
三、新型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本培养方向针对发光、显示、光电探测、太阳能电池、高压功率器件、光电催化、气敏传感等应用领域,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原子层外延法、磁控溅射法、高温气相沉积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制备手段,开展新型半导体薄膜材料和纳米结构材料的研究,解决新型半导体光电子学研究领域中的材料、物性及器件问题。
四、柔性电子与新型电池材料
本培养方向侧重于柔性显示、柔性传感器、新型柔性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应用领域,针对高性能固态离子电池的柔性、催化剂活性、新型有机电子、荧光检测、有机热电材料研发等问题,开展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柔性固态电解质、柔性电极、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器件等研究。研究内容涉及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制备与新工艺、纳米材料的设计与表征、电化学相关计算和模拟、失效分析等方面。
五、功能半导体材料与光电能源器件
本培养方向聚焦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光电能源器件领域,从材料角度主要开展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有机半导体材料、智能高分子材料等研究;从器件角度侧重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高分子发光传感器、智能高分子器件等研究,在新型显示、信息传感、生物诊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六、先进功能与智能高分子材料
本培养方向侧重于生物安全防护、节能环保、可穿戴柔性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开展先进功能高分子材料(抗菌抗病毒、除螨、储能、介电、防腐、催化、吸附分离等)和智能高分子材料(刺激响应高分子、生化传感材料与器件、柔性电子皮肤等)的设计合成、智能制造(增材制造、静电纺丝等)、流变学、结构性能及应用研究。
七、电化学能源与电子信息材料
本培养方向主要面向新电化学能源(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超级电容等)和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集成电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微纳光子器件、印制电路板)等应用领域,侧重于高比能储锂储钠正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材料、电催化材料、集流体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电子电镀材料、导电导热材料等进行研究开发。研究内容涉及电化学能源与电子信息材料的理论设计、调控制备、结构表征、器件组装、机理分析、性能测试及推广应用研究。
导师队伍:
我院现有专任教师78人,其中正高职称24人,副高职称28人,中级职称26人。2016到2017年,我院引进包括加拿大工程院士、国家级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在内的特聘教授3人,青年教师7人。2018年以来,我院引进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人,俄罗斯外籍院士1人,长江特聘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人,青年教师26人;培养国家级青年人才2人,广东杰青3人,青年拔尖5人,青年托举1人,获学者1人,荔园优青8人。挂靠我院的院士工作站3个(AIE研究中心、智慧水务研究中心、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获批深圳市孔雀团队3个。
学院硕士生导师近五年承担科学研究项目共417项,项目总经费2.6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94项,省部级项目107项,横向项目62项;授权发明专利220项,PCT19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820余篇,其中Science期刊发表论文4篇,其余发表在ChemicalSocietyReviews、Energy&EnvironmentalScience、MaterialsToday、AdvancedMaterials、AdvancedEnergyMaterials、AccountsofChemicalResearch、AdvancedScience、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NanoEnergy等知名期刊上。
课程设置:
主修课程包括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数值分析、工程伦理、材料表面与界面、高聚物结构与性能、半导体材料及其加工工艺、高分子材料制备、专业英语等。
教学资源:
深圳大学材料学院拥有材料教学实验中心和五个省市级的科研平台(广东省功能材料界面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深圳陶瓷先进技术工程实验室、深圳市高分子材料及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新型信息显示与存储材料重点实验室)。实验中心和五大平台总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公共实验测试设备总资产近1.9亿元,大型设备等固定资产1.46亿元,10万元以上设备348台(套)。拥有材料制备、加工、表征、分析等全套科研设施。包括:等离子气相沉积系统、真空熔炼炉、真空金属液体急冷装置、扫描电子显微镜、准分子激光器、磁控溅射设备、毛细管电泳仪、俄歇能谱仪、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压痕仪、两维细微形状测量仪、热分析系统、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凝胶色谱仪、离子色谱仪、电化学分析仪、高温综合热分析仪、热电性能测定装置、激光热导仪、拉曼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摩擦磨损试验机、综合物理性能测试仪、热机械性能测试仪、万能材料试验机、飞行质谱仪等。我院对这些先进的大型设备实行开放式网站预约管理,为在读研究生提高实验技能、参与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培养特色:
学院紧密结合深圳四大重点产业培养研究生,深耕电子信息材料、光电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先进功能高分子材料四大领域培养研究生,不断为产业界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同时学院跨界培养复合型人才,与港澳高校、其他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共同建立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在夯实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充分拓宽本学院研究生参加前沿科研项目和产业研发的渠道,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多年来,学院培养的研究生深受产业界欢迎和认可,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待遇高,就业相关度高,成为单位骨干、高层或创始人。
报考要求
报考本专业的学生要求具有材料科学、物理和化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除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外,其他考生须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前取得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小编:大部分专业都会考英语科目,不放来测测你现在的英语基础。
2、考研学校分布与名单
全国(22)
北京(2)
河北(4)
山西(1)
辽宁(2)
吉林(1)
江苏(1)
浙江(2)
福建(2)
湖南(1)
广东(2)
广西(1)
四川(2)
甘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