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中医医史文献基本信息、考研专业介绍、学校分布与名单
1、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中医医史文献
专业代码:100503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医学
哪些学校好考,哪些学校分数线更低?
提升你的上岸率,可能只在于选择!
尽在【智能择校小程序】
2、专业介绍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硕士学位点于1986年建立,由中医医学史、中医文献学和医古文等学科综合组成。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具有硕士学位7人,博士学位4人。曾获得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完成和在研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承担教育部重大人文课题一项,省教育厅科技重点项目两项,参与国家973项目一项。出版学术专著5本,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1、中国近代医学史研究;2、中医文献整理研究;3、中医古籍语言文字研究;4、新安医学研究(历史、文献、流派)研究。
1、学科发展沿革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形成于2002年,先后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08年,本学科成为我校独立的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12年,为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已招收培养博硕士近30名,完成或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累计经费达200余万元,近三年,本学科共出版教材(教学用书)10部。发表论文42篇,出版专著9 部。
目前,本学科已形成一支具有多学科背景、老中青结合的稳定团队,其中博士后2人,博士6人,硕士14人。承担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方法、医学史研究、古汉语研究、中医各家学说、中医文献学等课程。
本学科以中医经典文献研究为立足点,以山西地方医学文献研究为特色,以中医文献数字化为手段,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对中医经典文献进行挖掘、整理和现代利用研究,从多层次阐释、发掘中医药文献的精髓。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黄帝内经研究、《内经》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中医药文献数字化、中医学术发展规律及流派研究、傅山医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
2、研究方向简介
(1)中国传统文化和《黄帝内经》研究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理论研究,阐发《黄帝内经》生态医学思想的学术内涵,初步形成大生态医学模式理论。在深挖《黄帝内经》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拓展实证和应用性研究,以生态病因学研究为先导和基础,生发和引申生态养生学、生态治疗学以及生态医学伦理学等分支学科的研究。
(2)《内经》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
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对中医经典文献整理研究、继承挖掘,探索其发展规律、学术渊源,使之更好地为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服务。目前主要研究《内经》的明清文献,阐发其学术内涵、学术源流等,并提出专题进行探讨和发挥。
(3)中医药文献数字化
本研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文献研究相结合,运用信息组织的理论与方法,建立相关数据库,对中医药文献知识进行计算机表达及数据挖掘。主要研究中医药知识的组织、开发、利用及山西医学文献数据库构建。
(4)中医学术发展规律及流派研究
本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历代名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探讨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进而揭示中医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凸显中医各家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尤其侧重于近现代山西地方医学流派学术上的传承、发展与推广应用。
(5)傅山医学研究
本研究主要从傅山医著考证,医德医术、学术思想等多方面入手,运用传统文献研究与计算机技术,揭示傅山对三晋地方医学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中国医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注重原始文献的搜集、判读的基础上,也重视傅山医学学术思想在后世发展、演变情形的总结与归纳。
3、学科队伍建设
本学科有硕士研究生导师8名,其中博士后1名,博士6名,均师出名门,广涉文史哲医,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已经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在学科带头人陶功定教授、杨继红研究馆员的带领下,培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黄帝内经》理论研究”、“古籍文献整理与应用”、“中医药文献数字化——傅山医学相关文献研究”三个校级创新团队,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多学科背景融合、博硕士学历为主、相对稳定的学术队伍。一批骨干深入钻研中医文献,全面继承岐黄精髓,深度挖掘文史哲医的奥秘,充分发扬中医特色,使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真正成为中医各学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4、学科特色及优势
本学科以中医经典文献研究为立足点,以山西地方医学文献研究为特色,以中医文献数字化为手段,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对中医经典文献进行挖掘、整理和现代利用研究,从多层次阐释、发掘中医药文献的精髓,探讨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学科已经成为山西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五个研究方向互动互进,协调发展,势头良好。
5、人才培养特色及优势
学科注重理论课程、教学实践、专业实践、科学研究等的有机结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本,针对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培养专业思想巩固,以继承和弘扬中医药学术为己任,具有扎实的医、史、文、哲基础,能够运用传统的和现代的研究方法,独立从事中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数据挖掘,促进中医药学术继承创新的专门人才。
6、培养条件与实践基地建设优势
以图文信息中心、学报编辑部等为依托建立了中医文献学专业实践基地、文献数字化实验室;以内经教研室、医古文教研室、医学史教研室、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中医文献检索教研室等为依托建立了中医文献学教学实践基地、中医文献示教室;与出版社、编辑部、医院信息中心、医院病案室等合作建立了中医文献学专业实践点。
7、教学科研成果
学科团队承担本科生《黄帝内经》、《医古文》、《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等课程的本科教学任务以及《中医文献学》、《中医药信息检索》等课程的研究生教学任务。
近三年,本学科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累计12项,共出版教材(教学用书)10部。发表论文42篇,出版专著9 本。已经培养毕业生10人,目前在读硕士12人,在读博士2名。
8、导师代表简介
学科带头人陶功定教授,为中国传统文化和黄帝内经研究研究方向带头人,多年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黄帝内经》多学科研究,博士期间更注重生态医学研究。并总结提炼出新的医学模式。早在1991年就对大生态医学模式进行论证,从医学的概念及现代医学的困惑,分析以往医学模式的缺陷,从而提出大生态医学模式这一新概念,力图用新的医学模式替代已经不能对现代医学发展发挥作用的旧的医学模式。出版《大生态医学模式论》、《<黄帝内经>告诉了我们什么?》、《医易生态医学》、《医学心理学》等专著,发表论文“《黄帝内经》的生态医学思想溯源”、“大生态医学——21世纪医学发展的战略走向”、“生态医学思想是贯穿《黄帝内经》的主线”、“关于中医药现代化的思考”等10余篇,主持相关课题10余项。其中两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博士研究生2名。
学科带头人杨继红研究馆员,为中医药文献数字化研究方向带头人,多年从事中医药信息组织及中医文献数字化工作,研究内容包括中医药知识的组织、开发、利用及山西特色地方医学文献的搜集、整理、数据挖掘。连续多年承担科技部中医药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子课题,参与科技部863项目“中国中医药科学数据网格服务应用”子课题—中医药语言系统及知识管理分析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古籍规范化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宋代文士通医现象研究”课题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主持省科技厅课题“山西中医药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山西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及省教改课题一项。在《中华医史杂志》《情报科学》、《现代情报》等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参编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药文献检索》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一部,参编“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其中一部为副主编。“基于临床路径的中医药知识流动模型构建研究”获2011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学术论坛论文三等奖。
穆俊霞教授,为《内经》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研究方向带头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内经》文献整理工作,领域主要有二,一是用文献学方法研究《内经》理论与《内经》注本,主要研究成果有对明代注家马莳注释《素问》成就的研究;对清代张琦所著《素问释义》的研究,已发表的论文涵盖了对其学术思想、注释内容、注释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二是用实验方法与统计学方法对《内经》进行医学理论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共8项。参编学术著作3部,发表相关论文39 篇。
9、学科发展目标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力争使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形成以《黄帝内经》大生态医学思想研究为亮点,以山西地方医学文献研究为特色,以傅山医学文献研究为品牌的二级学科,争取博士学位授权,真正发挥为中医药学科体系服务的基础作用。
小编:大部分专业都会考英语科目,不放来测测你现在的英语基础。
2、考研学校分布与名单
全国(24)
北京(3)
天津(1)
河北(1)
山西(1)
内蒙古(1)
辽宁(1)
吉林(1)
黑龙江(1)
上海(1)
江苏(1)
浙江(1)
安徽(1)
江西(1)
山东(1)
河南(1)
湖北(1)
湖南(1)
广西(1)
四川(1)
云南(1)
陕西(1)
甘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