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预约

2018年西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2023-01-07 11:53:30 来源:天任考研  

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8年西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8年西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综合实践活动(见2014年山东师范大学真题)

2.学校教育制度(见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3.学校德育

【答】学校德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规范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塑造儿童与青少年心灵的教育活动。它主要是通过三条途径实现的:①学科教学;②全校、年级、班级或团队活动;③课外和校外活动。

4.五段教学法

【答】五段教学法是指德国教育家戚勒和莱因基于赫尔巴特的形式教学阶段而提出的教学理论。戚勒将赫尔巴特形式教学阶段的第一阶段——“明了”发展为“分析”“综合”,从而形成分析、综合、联想、系统和方法五段,在初等学校推行。继而莱因又将赫尔巴特的“明了”发展为“预备”和“提示”,并将赫尔巴特所称的“联想”改为“联合”,“系统”改为“总结”,“方法”改为“应用”,构成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和应用五段教学法。

5.普雷马克原理

【答】普雷马克原理是指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由于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所以又被称为祖母原则,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就是先让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欢做的事情,然后“柳暗花明”,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但要注意,对一个学生有效的强化物可能对另一个学生不适合。如果过度使用强化物,强化物可能失去原有的效力。

6.稷下学宫(见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见2015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

3.简述王阳明的“致良知”及其意义。

【答】(1)“致良知”的含义。

王阳明从其主观唯心主义出发,提出了“学以去其昏蔽”的思想,他认为万事万物都靠心的认识而存在。万事万物都不在心外,而在心中。所以他不承认有客观存在的“理”,认为“心即理”。他又继承和发展了孟子的“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即是天理”,是“心之本体”。“良知”不仅是宇宙的造化者,也是伦理道德观念。

(2)“致良知”的意义。

作为伦理道德观念的“良知”与生俱来,不能自学,不教自会,它是人人所具有的,不分圣愚,而且不会泯灭。但是“良知”在与外物的接触中,由于受物欲的引诱,会受昏蔽。所以,教育的作用在于除掉物欲对“良知”的昏蔽,去“明其心”。这就是说教育是“致良知”或者“学以去其昏蔽”的过程。王守仁认为人人都有“良知”的思想,说明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天赋条件,都会自觉去恶为善,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4.简述支架式教学与最近发展区的关系。

【答】(1)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种概念框架。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人。这种教学思想来源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叫作最近发展区。

可见儿童的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教学可以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上。

(2)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茨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

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如上所述,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上,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在运用支架式教学时,要保证提供的支架一直使学生处于其最近发展区之内,在学生能力有所发展的时候,随着学生认知发展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同时,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教学支架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教师常在学生学习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时使用教学支架。

5.简述乌申斯基的民族性教育及对中国的意义。

【答】(1)乌申斯基的民族性教育。

乌申斯基在其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中都重视民族性原则,教育的民族性思想是乌申斯基最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之一。他的民族性原则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传统。而这些特点和传统,是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它们随着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传递而传递,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乌申斯基将民族性理解为每个民族由其历史、地理和自然条件所形成的特点,主张以教育的民族性原则为教育学体系的基础,指出教育的民族性原则的特征是具有本民族特色,不盲目抄袭(但不排斥借鉴)别国的教育制度,将祖国语言置于教学的基础,教育权应还之于民等。

(2)乌申斯基的民族性教育对中国的意义。

我国教育也应该具有本民族特色,不盲目抄袭(但不排斥借鉴)别国的教育制度,对外来文化进行甄别、选择和改造,以适应本土文化。

三、论述题

(1)结合材料分析王老师所教的班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2)作为班主任,如何做才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答】(1)材料中的王老师要求学生不扔垃圾,自己却没有做到。王老师没有以身作则,没有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可以为学生提供范例。作为班主任,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是学生能看见的好榜样。因此,要管理好学生,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凡事躬行,如果要求学生做到什么,班主任自己首先要做到。

(2)作为班主任应当:

①班主任的心地一定要善良,用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古人云:“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我们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真正着想的时候,学生在无形之中,自然会明白班主任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有人说:“诚挚的心灵,是学生情感的钥匙,高尚的师德,是学生心灵的明镜。”我们要真心诚意地为学生着想。时间久了,一个不断地提升自我修养的老师,是真正能令学生爱戴敬仰的。因为这样的老师会从内心深处真正地爱每一个学生。反之,如果一个老师心术不正,动机不良,甚至人格与心理都不健全,是没有学生喜欢的,更不用说接近老师或者是听话了。

②凡事躬行,可以很好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个学校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是为了学生向良好的方向成长。如果硬性要求学生做什么不做什么,这种说教是起不到太大作用的。如果班主任只是做一个监督者,不管什么事情,只是动嘴说说,抬手指指画画,那么,学生就会视这样的老师如同监工一样,冷冰冰的,没有亲切的感觉。同时,为了学生有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还应该在礼仪、谈吐、外表、衣着等方面,做出表率与示范,这样学生才会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如果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模仿,并下定决心去做好,同时还能使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使师生关系融洽,增强老师的威信,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专业课.jpg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西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热门好课推荐

MORE

2025考研英语无忧班

时长:468课时


  • 刘晓艳

  • 张超

3000元
已报501人

2025考研数学无忧班

时长:604课时


  • 李永乐

  • 宋浩

4000元
已报198人

2025考研政治无忧班

时长:225.5课时


  • 孔昱力

2000元
已报337人

2025考研管综无忧班

时长:440h


  • 吕建刚

3980元
已报1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