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社会心理学知识点:社会惰化”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社会惰化
1.概念
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是指在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他人是同事)。
社会堕化现象不仅在社会情境中会出现,也会发生在人们完成认知任务的时候。另外,它也是一种跨文化现象,在集体主义社会中,社会堕化没有个人主义社会中强。
2.原因
(1)责任分散。在团体中,由于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努力会埋没在人群中,所以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降低,从而不去努力,致使作业水平下降。由此可见,社会惰化与责任分散有关。
(2)情境。在社会助长情境中,个体是他人影响的唯一目标,所有的社会影响均指向该个体,当在场的他人增加时,社会影响也增加;而社会惰化现象则发生在团体成员完成团体外他人指定的作业时,每一个个体仅仅是外人影响的目标之一,外人的社会影响会分散到每一个个体身上,随着团体规模的增加,每一个个体感受到的压力随之降低。
3.克服
社会惰化现象非常普遍地存在于现实社会中,但人们在以下几种情况中,倾向于较少出现社会惰化现象:
(1)群体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交往,有着较高的相互认同。
(2)工作项目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能够激发人们的工作动机,使得群体成员有着较高的自我卷入水平。
(3)注重群体整体利益,以群体整体成功为目标的奖励引导。
(4)强调协作精神的群体,群体的团队合作性较强。
(5)个体对群体充分信任,相信群体成员也像自己一样努力。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社会心理学知识点:社会惰化”,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