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中国教育史专题:荀子的“性恶论””相关内容,为报考教育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帮助。更多有关教育学综合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荀子的“性恶论”
在人性论问题上,荀况提出了“性恶论”。“性恶论”是荀子教育理论的基础,他批评了孟子的“性善论”,认为孟子的根本错误在于把后天的“伪”与先天的“性”混同起来,故荀况主张“性伪之分”。另外,虽然“性”与“伪”是区别甚至对立的,但二者又是联系与统一的,因为“性”与“伪”就是素材与加工的关系,只有二者的结合才能实现对入的改造。所以荀子还主张“性伪之合”。这样,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化性起伪”。首先,人的贵贱、智愚、贫富都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其次,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但人不是被动地受环境的影响,人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学习,可以使自己的本性得到改变。在这个意义上,荀子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意义,认为学习是人的素质和命运的决定因素,荀子否认了道德先验论,肯定了人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具有唯物主义因素。
荀子也很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认为教育能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使兵劲城固,国富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