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内科护理学第九章3 流行性乙型脑炎 ”相关内容,为报考护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护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病原学
乙型脑炎病毒属虫媒病毒B组,病毒的抵抗力不强,不耐热,对乙醚、酸等均很敏感,但耐低温和干燥。感染后可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这些抗体的检测可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动物如猪、牛、鸭、鸡等或人受感染后出现病毒血症,是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以隐性感染最为常见,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
本病流行于亚洲东部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我国多数地区有本病流行。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发病机制与病毒对神经组织的直接侵袭及诱发免疫性损伤有关。乙脑的病变范围较广,脑及脊髓均可受累,尤以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最为严重。主要病理变化有:
1.神经细胞病变
神经细胞变性、肿胀与坏死。严重者可形成大小不等、散在的软化灶。
2.炎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增生
脑实质中有淋巴细胞和大单核细胞浸润,常聚集在血管周围形成所谓的“血管套”。胶质细胞增生,聚集在坏死的神经细胞周围,形成胶质小结。胶质细胞、中性粒细胞侵入神经细胞内,形成“噬神经细胞现象”。
3.血管病变
脑实质和脑膜血管扩张、充血,大量浆液性渗出,产生脑水肿。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造成附壁血栓及血管周围坏死、出血。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
1.初期
起病急,体温在1〜2天升高为39〜40℃,伴头痛、恶心、呕吐及嗜睡。可有颈部强直及抽搐,此期持续1〜3天。
2.极期
病程4~10天,较初期症状加重。
(1)高热:体温高达40℃以上,热程通常持续7〜10天。发热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
(2)惊厥或抽搐:可有局部小抽搐、肢体阵挛性抽搐、全身抽搐或强直性痉挛,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均伴有意识障碍。
(3)呼吸衰竭:
①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节律不规则及幅度不均,可为双吸气、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
②周围性呼吸衰竭:呼吸先快后慢,呼吸表浅,但呼吸节律规则。
(4)意识障碍:可有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如嗜睡、谵妄、昏迷或定向力障碍等。常持续1周,重者可长达4周。
(5)颅内高压征:剧烈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和脉搏变慢。
(6)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①浅反射减弱、消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
②肢体强直性瘫痪、肌张力增强、巴宾斯基征等病理锥体束征阳性;
③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征;
④根据其病变损害部位的不同,可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
3.恢复期
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症状逐日好转,一般于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重症患者可有恢复期症状,如神志迟钝、痴呆、四肢强直性瘫痪等,多于半年内恢复。
4.后遗症期
少数重症患者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称为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瘫痪、癫痫等。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数增高,常在(10~2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
2.脑脊液
无菌性脑膜炎改变;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浊,白细胞计数轻度增加,多在(50〜500)×106/L,分类早期以中性粒细胞稍多、氯化物正常、糖正常或偏高。
3.血清学检查
进行特异性IgM抗体测定、补体结合试验。
4.病原学检查
六、诊断要点
根据夏、秋季发病,患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等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阳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增高,脑脊液呈无菌性脑膜炎改变可做出临床诊断。血清学检查,尤其是乙脑IgM抗体阳性可助确诊。
七、治疗要点
(1)对高热、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颅内压增高等进行对症治疗。
(2)进行中医中药治疗。
(3)对恢复期及后遗症进行处理。
八、护理、健康指导及预后
1.常用护理诊断/问题及措施
(1)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和脑部炎症有关。
(2)意识障碍与屮枢神经系统、脑实质损害、抽搐、惊厥有关。
①嘱患者卧床休息,病房应有防蚊设备和灭蚊措施。环境安静、光线柔和,防止声音、强光刺激患者。有计划地集中安排各种检查、治疗、护理操作;
②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血压改变;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的改变;观察惊厥发作的先兆,如烦躁不安、口角抽动、指(趾)抽动、两眼凝视、肌张力增高等,以及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抽搐的部位和方式,根据意识障碍的不同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③做好患者眼、鼻、口腔的清洁护理,早期以清淡流质饮食为宜,注意增加恢复期患者的营养,防止继发感染。
(3)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衰竭有关。
2.其他护理诊断/问题
(1)躯体移动障碍与意识障碍、运动感觉缺失、瘫痪、长期卧床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昏迷、长期卧床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 与惊厥、抽搐发作有关。
3.健康指导
(1)大力宣传乙脑的防治知识。在乙脑流行季节如发现有高热、头痛、意识障碍者,考虑乙脑的可能性,立即送医院诊治。
(2)恢复期仍有瘫痪、失语、痴呆等神经精神症状者,应鼓励患者坚持康复训练和治疗,教会其家属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及康复疗法,如针灸、按摩、自语言训练等,使残疾减到最低程度。
(3)康复期有肢体瘫痪者,应注意协助患者使其肢体保持功能位,并对患肢进行按摩,加强患肢被动运动,防止肌肉挛缩和功能障碍。
(4)加强对家畜的管理,尤其是幼猪,搞好牲畜饲养场所的环境卫生工作。
(5)对10岁以下的儿童和初进入流行区的人员进行疫苗接种。
4.预后
本病病死率在10%以下,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多能顺利恢复。但重型和暴发型患者的病死率可为20%〜50%,主要死因是中枢性呼吸衰竭。存活者可有程度不等的后遗症。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科护理学第九章3 流行性乙型脑炎 ”,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护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