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1.A【解析】科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门和学。因此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应该是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故本题选A。
2.B【解析】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三种学说,即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题干中的很多信息透露了题目的答案,诸如“天性”“不是获得““本能”“不可避免”等词语都意味着此观点属于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故本题选B。
3.B【解析】我国现行的学制是根据1995年颁布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的。目前我国实行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故本题选B。
4.D【解析】根据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动因是源于内还是源于外,可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分为内发论和外砾论。外砾论的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华生等,他们认为人的发展主要受到外部力量的影响,如环境、学校教育与训练等。行为主义心理学涉及的是外在的影响,所以其支持的是“外砾论”的观点。故本题选D。
5.B【解析】此题目的选择可以排除C、D两项,因为大纲中对于教育目的理论中,有关“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只有“教育准备生活说”和教育适应生活说“。斯宾塞的“教育准备生活说“认为教育应该为未来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教育应教会人们怎样去生活,最有价值的教育内容
是科学知识。而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适应生活说“认为,教育是生活本身,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会怎样生活,学校应该培养完全适应社会现实生活的人。题于中认为教育是为了能够让入们“继续“他们的教育,因此,其属于“教育适应生活说”的观点。故本题选B。
6.C【解析】1985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为了调动各级政府办学的积极性,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的体制。”故本题选C。
7.B【解析】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有关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理论的基本内容:当一个国家大学适龄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者的比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化高等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C在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后,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故本题选B。
8.B【解析】课程评价是课程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目标评价模式是以泰勒为代表的,而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是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种种缺点而提出的,正是主张课程评价的雪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戈U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B,C选项是无意义选项,D选项的CJPP评价模式是由斯塔弗尔比姐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在于为评价对象的优劣提供证明,而在于改良评价对象,使评价对象吏富有成效。CIPP由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这四个词汇的英义名称的首字母组合而成。故本题选B。
9.C【解析】发现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主张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某些材料,去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掌握学习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布卢姆,主张采取班级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以班级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范例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瓦根·舍因,认为教学程序的四个阶段为:第一阶段,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物,用典型事物阐明事物的本质特征;第二阶段,解释范例的"类”或“属“,根据第一阶段获得的“个"的知识进行归类,推断、认识一”类'事物的普遍特征;第三阶段,掌握规律和范畴,即对通过第一、第二阶段获得的认识进一步探究,得出规律性认识,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趋势;第四阶段,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关系的经验,认识更为抽象的规律。故本题选C。
10.D【解析】教育学统考的试卷中没有名词解释这一题型,但是并不代表不以某种形式出现对于概念的考查。此题目正是对于“教学设计”概念的考查。故本题选D。
11.D【解析】体谅模式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彼得·麦克费尔。体谅模式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主要不应在学习道德判断上,而应当注重让学生体谅和关心别人。采用排除法可以排除甲和丙,同时题干中丁和戊正是这一模式的体现。故本题选D。
12.D【解析】根据我国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入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学生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如果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此部分内容没有掌握,可以通过排除法来做此题,除了D选项以外的其他选项都是普通人所应履行的义务,而不是特殊群体”学生”所应履行的义务。故本题选D。
13.A【解析】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教 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及共同的责任感。”故本题选A。
14.C【解析】儒墨在战国时期并称为“显学“,墨家重视政治和道德教育;重视文史教育,尤其较为重视《诗》《书》((百国春秋》的教学;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并以此为特色。但全盘否足了“礼”“乐”的价值,不加分析地反对音尔义化和一切又娱活动,忽视音乐教有与义育礼囚冶道德品质和审美能力方面所起们作用3故本题选C。
15.A【解析】察举制是始于汉代的一种远官制度。察举科目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常科,如孝廉和茂才;另一类是特举,临时需要或统治者个人兴趣偶一为之,如贤良方尸科、明经和等。孝廉是最重要的科目,以孝行廉举为基本条件,这是主要考察德行的引目;而茂才与孝廉相比,更注重才干方面。茂才的地位居于孝廉之上,主要体现选拔较高水平的人才。“贤良方正“是汉文帝时期对入才的统称。“达于教化“属于我国古代官方教育的的目。故本题选A。
16.A【解析】国子学是西晋在太学之外另立的一所官学,明确规定五品官以上的子弟入学,而太学则成为六品以下的子弟入学之所。这是我国古代在太学之外专为士族子弟另设的官学 。这里有几个要说明的问题,除了国子学之外,容易混淆的还有国子寺、国子监。国子寺是隋文帝时在中央设立的教育机构,它是教育管理机构,总管教育事业;607年隋炀帝改国子寺为国子监,从此国子监的名称一直沿用到了清末。故本题选A。
17.C【解析】韩愈猛烈扞击佛老,极力维护儒家的道统及其独尊地位,提倡复古运动,可以说是“振兴儒学的卫道者”。所谓“传道“是指传儒家道统,传儒家“修已安人”之道,传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故本题选C。
18.C【解析】书院教学允许不同学派学者苞院讲学,南宋之后书院盛行“讲会”制度,成为书院的重要教学形式。”大都授“是汉代太学的集体上课形式。”下帷讲学“”转相授受”都是关于董仲舒的典故,前一个说董仲舒为了讲学集中精力,后一个说董仲舒采用“导生制”的形式先教高足弟子,然后由高足弟子分头去教其他弟子。故本题选C。
19.D【解析】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命题,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去掉后天的与外物接触所产生的各种昏蔽,使“良知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要求人们向内心去寻找先天存在的道德。这个命题综合了孟子的“性善论”与教育主张。孟子认为人性乃善,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在于扩充“四心”。这个命题也综合了《大学》中“明明德“”止于至善"的观念。王守仁认为“致良知"的具体方法是“格”物,显然综合了《大学》的八条目。故本题选D。
20.C【解析】王夫之认为,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的,因此提出了“性日生日成“和'习与性成"的观点。故本题选C。
21.D【解析】蔡元培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可见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造就“完全人格”。故本题选D。
22.A【解析】黄炎培于1913年在《教育杂志》上发表《宁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对“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尤其是普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做了剖析。提倡教自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黄炎培所提倡的职业教育主要改革的就是原有的普通教育。故本题选A。
23.D【解析】1928年3月,国民政府颁布《中学暂行条例》,规定中学采用普通、师范、职业综合为一的体制。这种综合中学体制在1931年遭到国联教育考察团的尖锐批评后,教育部于1932年决定对此进行改革,同年12月,教育部正式废除综合中学制,采用欧式单科中学制:普通学校、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分别设立,形成中等教育”三足鼎立"的局面。故本题选D。
24.A【解析】拜占庭教育直接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并使之得以保存和传播,古罗马原有城市的文化教育设施是它发展教育的最初基础。故本题选 A。
25..B【解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个人的“灵魂转向。“柏拉图相信轮回说和灵魂转世说,他说人一出生已经获得关于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学习并不是从外部获得什么知识,而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即“学习即回忆"。柏拉图也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故本题选B。
26.A【解析】入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格里诺对15世纪末意大利“西塞罗主义”的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西塞罗主义完全反对使用在西塞罗作品中没有出现过的词汇和习语,主张单纯效仿西塞罗。这样,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形式主义的弊端,背离了人文主义文化修养的目标,说明意大利人义主义教育因食古不化而走上了穷途末路。故本题选A。
27.B【解析】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因此,他把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并宣布运用直观性原则是教学的一条“金科玉律"。裴斯泰洛齐也认为直观性原则是进行教学的基础性原则。故本题选B。
28.B【解析】卢梭认为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只有三种教育圆满地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故本题选B。
29.C【解析】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育的思想主张:一是感官教育;二是读、写、算的练习;三是实际生活练习。重视幼儿的感官训练和智力的培养是蒙台梭利方法的一大特点。“自然后果“是卢梭提出的教育方法,即通过让儿童自己认识到行为的后果来进行教育。”作业”“游戏“是福禄培尔教育方法的典型特色。故本题选C。
30.A【解析】道尔顿制是由帕克赫斯特创办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它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自由与合作,即要使儿童自由学习,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它还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故本题选A。
31.C【解析】根据英国《1944年教育法》,英国的主要中等教育机构类型包括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各类中学之间在教育质量、教学设备、招生标准上存在较大差别,教育不公平性尤显突出,引发广泛的社会争议。工党主张设立综合中学取代三类中学并存的状况,到1980年,综合中学已成为英国中学的主要类型。故本题选C。
32.A【解析】题干表述出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乌申斯基十分重视师范教育。他认为,为发展教育学培养一批教育学者,最好的途径便是创办教育系。教育系的目的在于研究人和人性的一切表现及其在教育艺术上的专门应用。他是选项四位人物中的唯一一位对教育学这个学科做了系统说明的教育家。故本题选A。
33.B【解析】杜威教育理论成型的标志即《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把民主的思想引入教育,就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教材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完美呈现了其高度成熟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我的教育信条》(1897年)、《学校与社会(》1899年)、经《验与教育》(1938年)也是杜威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代表作品。故本题选B。
34.B【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望梅止渴是经典性条件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视觉适应属于生理适应。青春期男孩变声属于生理成熟引起的行为变化。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属于药物引起的行为变化。故本题选B。
35.D【解析】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他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这四个概念来解释这一过程。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是指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是指儿童通过已有团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0个体正是在平衡和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的。故本题选D。
36.C【解析】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等特征,强调学习应该与清境化的、具体可感知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联结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形成刺激或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中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人本主义理论强调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故本题选 C。
37.A【解析】题干所示采用的是入为联想策略(记忆术),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环层次惹义,或者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是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形成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目的的一种学习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计划监控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故本题选A。
38.D【解析】运动技能作为一种广义的程序性知识,其表征方式是产生式。产生式的基本原则是“如果条件为X,那么实施行动Y“,即当一个产生式的条件得到满足,则执行该产生式规定的某个行动。故本题选D。
39.D【解析】”研究范式“是教育研究中非常重要和常用的术语,指被科学研究群体所公认的一套有关该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规范及基本方法与工具。经验一分析范式即科学主义或实证主义范式,指用实证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来研究一切科学问题的一种研究规范;诠释一理解范式即人文主义范式,强调人文社会现象中的价值问题研究;社会批判范式,是以社会批判理论的社会学主张为基础形成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理念、方式、方法体系;复杂思想范式,提出了复杂的、非线性的思维,关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故本题选D。
40.B【解析】教育年鉴是系统汇集一段时间内重要事件、学科进展与各项统计资料的工具书,是收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论文集、辞书、专著也可能涉及相关数据但是不够系统,并不是首选。故本题选B。
41.B【解析】非结构参与式观察是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持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步骤、时间等不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其方法较灵活,但费时、费力,获取的材料不够系统完整。最适宜的非结构参与式观察记录方法就是日记描述记录法。通常结构参与式观察采用取样记录法、行为检核记录法。故本题选B。
42.C【解析】访谈调查具有问卷调查不具备的优点,突出表现是:访谈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有利于研究深层次的复杂问题。而其余的A、B、D项都是问卷调查的优点,故本题选C。
43.A【解析】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原则。其中,客观性原则强调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对所研究的问题和对象不抱任何偏见,坚持教育方法使用中的严格的操作程序,对其不随意更改和省略。题干中的做法明显违背了教育研究的客观性原则。故本题选A。
44.C【解析】该题考查对定量分析中统计量数的了解。方差是各数据的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不存在负数;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也不存在负数;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一]到l;只有标准分数是一个分数与其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到的商,存在了负情况。因此,当统计量为一1.5时,该统计蜇最有可能是标准分数。故本题选C。
45_D【解析】在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中,必要时要把调查工具或部分原始材料附在报告后面的附录部分,包括:调查问卷、调查表格、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故本题选D。
46.【答案要点】错误。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养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题目中的观点把教学看成实施智育的途径,忽视了教学同时还是实施德育、美育和体育的基本途径。即使作为实施智育的途径,教学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还包括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
47.【答案要点】错误。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题干中所提及的课程只是狭义的课程的定义,是片面的,所以是错误的。
48.【答案要点】错误。
智力与创造力均属于人的能力。智力指个体在学习、思维及解决问题时,由其心理上的运作所表现在行为上的能力。创造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智力作为人的一般能力,往往被视为其他能力的基础。因而,智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性能力,可视为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并没有证据表明,智力是创造力的充分条件。此外,创造力本身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文化氛围、人格特质、后天锻炼等。
因此,智力不是创造力的充要条件,而是必要条件。
49.【答案要点】
(1)受教育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一—身心发展的动力c
①只有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转化为个体自身的需要,才能发挥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②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广度和深度,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高低。
③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人不仅能反映客观环境,也能改造客观环境和促进自身的发展。
(2)教育的自身状况。
(3)家庭环境的效应。
(4)社会发展状况。学校不能超越社会条件,高于社会之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最重要的条件是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离开f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的作用就无从谈起。另外,还应争取学生家庭、社区和其他社会力量的积极配合,协同一致地去教育学生,发挥多方面力量的优势,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50.【答案要点】
(1)全人生指导的目标。
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入“,以适应社会改进之所用。
(2)全人生指导的内容。
①入生观指导: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入生观,是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提出通过对人类有所贡献来促进入生幸福的人生目的。
②政治观指导:主张青年要干预政治,投身革命。强调青年必须学习,这是青年的权利和义务。
③生活观指导:主张完美的青年生活是多方面的,包括以下几方面。
健康生活(体育生活):个人生活的资本。主要有体育锻炼和卫生健康指导。
劳动生活(职业生活):维持生命和促进文明的要素,是幸福的源泉。主要有劳动和职业指导。
公民生活(社会生活):懂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和人群而存在,要处理好团体纪律与个人自由的关系。主要有社交和婚恋指导。
文化生活(学艺生活):可增添人生情趣,促进社会进步。主要有求学和文化生活指导。
51.【答案要点】
赫尔巴特依据其统觉心理学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观念体系形成的过程。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他认为,兴趣活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要求、行动。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思维状态主要有两种:专心和审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包括四个阶段:
(1)明了(或清晰):当一个表象由自身的力量突出在感官前时,兴趣活动对它产生注意;这时学生处于静止的专心活动;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做好观念的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2)联合(或联想):由于表象的产生并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这时,兴趣活动处于获得新观念的期待状态;教师的任务是与学生无拘束地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
(3)系统: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有序,因而需要对前一阶段由专心活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审思;兴趣活动处于要求阶段;需要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
(4)方法:新旧观念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已进行活动,通过练习以巩固新习得的知识。
他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是在严格按照心理学发展过程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和活动进行的高度抽象,以建立一种明确的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此理论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的发展,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但也因机械化倾向遭到人们的批评。
52.【答案要点】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联系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字面的,是建立在具有逻辑关系基础上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这种联系不是任意的或人为强加的,而是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表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机械学习。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奥苏伯尔把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分为各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①客观条件主要指学习材料木身的性质,即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②主观条件是指学习者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倾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基础: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1日知识得到改善,并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53.【答案要点】
(1)研究假设按照假设形成逻辑的不同分为:归纳假设、演绎假设和研究假设。
归纳假设是在观察基础上的概括,是入们通过对一些个别经验事实材料的观察得到的启示,进而概括、推论得出的经验定律。
演绎假设是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推出新结论,推论出某特定假设。研究假设陈述的是两个变量间所期望的相关(或不同),如探讨教师科学态度与科学教育的关系等。
此外,研究假设按照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研究假设形成阶段)的不同可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按照假设有无方向性(或倾向性),可分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
(2)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
①研究假设要以陈述句形式提出,不能用问句或含糊不清的陈述句形式提出。
②研究假设应说明两个或更多变最之间可期待的关系。
③研究假设的表述应简明、具体、消晰、准确。
④研究假设中的变量应是可以操作和测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有意义的、可检验的。
⑤研究假设应有一定的依据,即以一定的理论或一定的经验和观察事实为前提,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探讨价值。
54.【答案要点】
(1)影响与特点。
①影响: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成人识字率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成人识字率越高的国家,后续经济增长速度越快,成人识字率越低的国家,后续经济增长速度越慢。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各国人力资本存量的高低差异。
②特点:教育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滞后效应或长期效应。例如:瑞典、丹麦、挪威在1850年时成人识字字很韵但收入位次佷低;苏格兰和威尔士、比利时任1850什时成人识字望中等但收入位次很高;西班牙在1850年时成人识字车中等以下,但收入位次不低。这二类国家到了1913年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虽有差异但差距不是很大;但到了1970年,其差距就变得非常大。
(2)原因。
①教育本身就是长期事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育的价值也是先通过人,然后由人在社会经济中发挥作用进而得以体现的。另外,一代入的教育水平影响下一代的素质,从而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与时代有关。从1850年到1970年,西方国家逐步从手工业、蒸汽工业时代到电气工业时代,然后再到信息工业时代,以成人识字率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存量在不同时代所占的重要性和所能发挥的重要价值逐步加大,其对经济影响的效能也大幅提升。随着经济发展对入的素质、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教育发展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强。教育水平起点越高的国家,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就越快。
③教育的后发力特点。教育效能转化为人力资本效能,人力资本效能转化为经济效能,这是一个非立竿见影的、非线性的过程。虽然过程缓漫,但一且达到转化的临界点,这种高质量教育水平的效能会对经济产生非常明显的积极影响,而且教育水平起点越高的国家,往往越优先占有知识经济分工的有利地位。因为同样的知识经济工作,这些国家可以开展,其他国家却开展不了,这种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
55.【答案要点】
(1)指导思想的异同。不同点:
①指导思想不同: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文明开化”与“和魂洋才”。
②预期目的不同:洋务教育的目的是一主一次、两方兼顾的,旨在保留封建教育的同时,也兴办西方近代教育;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以否定封建教育为前提,兴办西式近代教育。
相同点:
①二者本质上都体现了改革进取、学习先进的倾向,都将学习矛头直指两方先进文化与技术,都重视引进西方先进文化、制度与技术,兴办西式教育。
②二者本质上都高度重视本国传统文化,在改革中给予本国文化以重要的地位,都希望保存延续本国文化传统的根本。
(2)改革措施的异同。不同点:
①中国洋务教育的开展并不是在新体制下的教育改革,也不是在大的社会改革下的教育
改革。在某种意义上,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其中的洋务教育,都属于美化点缀式的改革,并未触及晚清体制的机理、灵魂,而且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也并未同步进行,教育改革的很多措施在强大保守力量的包裹下处处受到限制。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text-indent: 28px;line-height: 27px;font-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