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l.D【解析】教育隐喻是一种比喻,即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在本题中,苏格拉底将教学隐喻为产婆的生产过程。故本题选D。
2.B【解析】《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我与你》的作者是德国最著名的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意识形态与课程》的作者是美国批判教育学家迈克尔·阿普尔;《超越自由与尊严》的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故本题选B。
3.A【解析】“教育机会均等“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自然、社会或文化方面的不利条件均可在教育中得到补偿。社会成员,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宗教信仰、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等方面有何不同,都可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机会均等“包括补偿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全纳教育,三者都体现出了教育过程中的公平问题。国际理解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日本出现的教育思潮,是随着当代经济贸易活动国际化而发展起来的,旨在通过传播和掌握各国地理、经济、文化和政治等知识,适应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的需要,达到各国及其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关心。其更多的是适应全球化给教育带来的变化。故本题选A。
4.C【解析】主张性善论者、遗传决定论者一般强调内在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被称为个体发展动因上的内发论。18世纪以来,主张内发论者更重视人的自然发展顺序,认为教育应顺着入的自然生长顺序而施加影响,如卢梭、柏拉图。主张人的发展主要是由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学校的教育与训练等决定的,被称为个体发展动因上的外砾论,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华生等。故本题选C。
5.D【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即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政治经济制度还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政治制度包含在政治经济制度中。故本题选D。
6.D【解析】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个体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发展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出现在青春发育期。另外,人的语言、思维、记忆等发展都存在不同的关键期。故本题选D。
7.B【解析】学校教育系统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部分,纵向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横向有普通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故本题选B。
8.D【解析】该智力测验是在招募新兵时所做的测验,与军营没有关系,不选A、B。获得中学文凭的新兵比未获得的高3分,反映出个体智商经由学校教育的影响,获得了一定幅度的提升。D表述更严谨。故本题选D。
9.D【解析】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故本题选D。
10.B【解析】A是应用,B是创造,C是评价,D是理解。创造属于最高层次。故本题选B。II.A【解析】通过适当的教师赋权,可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省意识,拓展教师专业地位提升的空间,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提高教师待遇”可以提高经济地位;“加强教师培训”可以提高专业水平;“全社会尊师重教”可以促进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故本题选A。
12.B【解析】体谅模式是一种从情感入手的德育模式,从实证研究出发,建立起关心他人、发展利他主义观念的理论基点。教师能够据此指导学生围绕提出的行动方针进行讨论或角色扮演。故本题选B。
13.A【解析】教育教学权是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题干中学校的行为侵犯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权。故本题选A。
14.B【解析】我国商朝时期,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库,养庶老于下痒。郑玄注:“上痒,右学,大学也,在西郊。下痒,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说明我国商朝时期已经在学校教育中设立“小学“。故本题选B。
15.A【解析】孟子认为入性表现为四心: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故本题选A。
16.C【解析】《仓颉篇》是秦朝的识字教材,《凡将篇》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所作,《急就篇》是汉代史游所作。故本题选C。
17.A【解析】束修礼主要指拜师礼,结合题干可推断选A。故本题选A。
18.D【解析】“切己体察”指读书不能做表面文章,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故本题选D。
19.C【解析】明清统治者重视理学,“四书'成为官定的必读注本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宋代朱熹的注释被当作对“四书”的标准解释。故本题选C。
20.B【解析】颜元所强调的“习行“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坚待练习和躬亲实践,并非排斥通过读和讲学习书本知识,主张读书。故本题选B。
21.A【解析】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核心原则是自由与合作。这种方法由舒新城率先呆用。故本题选A。
22.D【解析】1925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的文件。规定“外国人在华办学须向政府立案”。故本题选D。
23.C【解析】陈鹤琴赋予“现代中国人“五方面要求:有健全的身体,有建设的能力,有创造的能力,能够合作,要服务,并懂得、善于服务。故本题选C。
24.C【解析】古埃及教育的类型包括宫廷学校、僧侣学校 (寺庙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故本题选C。
25.A【解析】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其德、智、体育的基础。故本题选A。
26.C【解析】智者派的贡献在于推动了文化传播,确立了“七艺”中的“前三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政治家的教育,扩大了受教育对象的范围。故本题选C。
27.C【解析】适应自然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原则 ,是其理论核心,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只有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才能够真正发展人的天赋。故本题选 C。
28.D【解析】裴斯泰洛齐强调发展完整的人,完整的入的表现就是能够谋生,能够自食其力。因此,在新庄孤儿院、斯坦茨孤儿院办学期间,裴斯泰洛齐均重视生产劳动的内容,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付诸实践。故本题选D。
29.D【解析】洛克认为对于绅士来说,最重要的是具有高尚的德行,健康处于基础地位。故本题选D。
30.A【解析】法国的中等教育受到拿破仑第一帝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大批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成为主要中等教育机构,为中央集权国家庞大的官僚机构培养文职官员服务。故本题选A。
31.C【解析】《莫雷尔法案》又称《赠地法案》,即联邦政府通过给各州划拨土地的方式援助各州的农业、机械工艺类学院的发展,因此这类学院被称为"赠地学院”,这场运动被称为赠地学院运动。故本题选C。
32.A【解析】《福斯特法案》又称《初等教育法》,主要是针对19世纪英国初等教育进行改革的一项法案,其颁布意味着英国初等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为英国教育国家化奠定了基础。故本题选A。
33.B【解析】《学校教育法》是《教育基本法》的具体化。法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新设教育委员会管理各地学校行政事务。这体现了“二战”后日本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变化。故本题选B。
34.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他又把这五种需要分为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其中,前四种属于缺失性需要,自我实现属于成长性需要。故本题选A。
35.C【解析】技能可以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类。相对于操作技能,心智技能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阅读、心算、记忆等都属于心智技能。故本题选C。
36.B【解析】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侧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心理过程”与“认知过程'属于不同水平的学习,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题干的情况属于典型的垂直迁移,不属于水平迁移,也未涉及一般迁移和逆向迁移。故本题选B。
37.A【解析】问题可以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结构良好问题是学生可以根据给定信息和目标,选择明确的解决方案来达到问题解决目的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是没有明确的结构或解决途径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属于结构不良问题。故本题选A。
38.D【解析】掌握学习目标取向持能力增长观,关注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技能。表现目标取向持能力实体观,关注好名次和好成绩,看重自身评价。趋于表现目标取向关注考得好,超越他人。逃避表现目标取向关注如何不让自己显得无能,特别是在屡次失败的情况下,如何挽救自己的尊严,故这种取向的人最容易放弃学习任务。故本题选D。
39.B【解析】实验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故本题选
B。
40.D【解析】内容分析法是指对教育文献的内容、信息做客观而系统的量化分析,并加以描述,从而对相关的教育现象做出事实判断或原因分析的研究方法。张老师研究的小学生作业本相当于教育文献,因此其做法符合内容分析法。故本题选D。
41.B【解析】教育年鉴是系统汇集一年内重要事件、学科进展与各项统计资料的工具书。它以记事为主,内容通常包括专论或综述,统计资料和附录,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教育年鉴囊括很多官方教育数据,是获取教育经费投入数据的最佳渠道。故本题选B。
42.C【解析】A选项属于问题,研究课题一般用陈述句表述,且需要在表述中明确具体情况;B选项不具体,没有指出哪类学生;D选项有语病,容易引起歧义;C选项界限清晰、表述明确、内容范围适当,没有歧义。故本题选C。
43.C【解析】事件取样法是指以事件为单位进行观察,对事件从头到尾进行观察,注重特定行为或事件的特征和全过程,关心的是行为如何发生、如何变化、结果如何等问题。题干中的全面研究课堂小组讨论状况,就是围绕”课堂小组讨论”事件进行观察。最适宜采用事件取样法。故本题选C。
44.C【解析】双盲处理是指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其可以避免研究对象和研究者的主观因素所带来的偏倚,因此控制的是心理效应。故本题选C。
45.B【解析】随机误差也称偶然误差,是由在测定过程中一系列有关因素微小的随机波动而形成的具有相互抵偿性的误差。其产生的原因是分析过程中种种不稳定随机因素的影响,如室温、相对湿度和气压等环境条件的不稳定,分析人员操作的微小差异以及仪器的不稳定等。故本题选B。
46.【答案要点】错误。
道德是可教的,德育活动的开展正是基于“道德可教”这一原理。
所谓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体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产生于入们共同的、特殊的人类需要,并满足这种特殊的需要,即调节和确定人们之间各种关系的需要以及个人自我确证、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的需要。道德作为一种特殊形式,体现着人的主体性。道德是人在自身需要推动下自己创造的。道德本质上是一个高度自主的入的领域。每个人都有对道德的诉求,在对道德的追求中,个体会发挥自身的积极求教的主动性。
德育的开展本质上就是将道德规范有效内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道德由知、情、意、行构成,道德知识由外到内,融人道德情感,提升为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链条。
因此,道德是可教的。
47.【答案要点】错误。
题干混淆了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与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核心思想。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要素”,这是美国20世纪上半叶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核心思想。该思潮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和柯南特。他们认为教育的最重要的功能是,使学生学习在人类又化遗产中所 存在的那些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即一种知识的基本核心。学校的课程计划要保证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认为初等学校的各种教育都应从最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受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以便循序渐进地促进儿董各种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
可见二者的观点是不同的。
48.【答案要点】
错误。
加涅所说的“智慧技能“是指学生利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认知心理学家所说的“程序性知识”主要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是一种实践性知识,主要用于实践操作。
二者是不一样的:一种是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一种是知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二者的屈性、特征、范围都不同。
49.【答案要点】
教育依据其正规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非正规教育是指在正规教育制度(一般指学校教育制度)以外所进行的,为儿童或成人有选择地提供学习形式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包括各种校外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社会培训等。非正规教育基本上在校外进行,其内容、方法、形式比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如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具有较少的正规性、较多的灵活性。它由各种校外教育机构负责实施。
举例说明:①初中生在学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课程,属于接受一种正规教育;课余时间,在校外培训机构学习吉他、小提琴、书法或美术等艺术培训,属于接受一种非正规教育。②成人在大学毕业以后的工作中,因为岗位需要,在社会培训机构学习计算机软件技术,以提升业务技能,属于接受一种非正规教育。
50.【答案要点】
学校美育是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学校美育的功能表现为:美育有助于提高入的审美素质;美育有助于教育自身的完善;美育有助于人类物质又明和精神又明的和谐发展;美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51.【答案要点】
20世纪70年代,法国普通中小学教育改革表现为:19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哈比改革》儿该法案对法国普通中小学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试图加强中小学教育体制,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对各种劳动力的需要。具体内容如下:
(1)在教育管理体制上,规定中学校长由教育部长任命,学校内成立各种组织,参与学校的行政管理、教育与教学工作。
(2)在教育内容上,推进中小学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增进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加强个别化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同时,法案实现“三分制教学法”,即把教学内容分为工具课程(数学、法语)、启蒙课程(历史、地理、公民道德、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和体育课程三个部分。
该法案旨在改变停滞、僵化的中小学教育,实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现代化,以及教育管理的多样化,但法令实施后引起了新矛盾,如学生负担过重和某些课程因时数减少降低了教学质最等,难以在实践中完全洽实。后来,在实践中又对其进行了一些修改。
52.【答案要点】
“新手”向“专家'转变过程中知识发生改变的特征:
(1)掌握更加丰富的陈述性知识(事实和言语信息)。
(2)以自己的方式存储大量的程序性知识(知道“如何去做"的策略知识)。
(3)可以轻易地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解决问题。
(4)围绕中心问题来组织知识。
(5)存储了大量的条件产生式(关于在什么情境下采取什么行动的知识)等。
53.【答案要点】
信度与效度是教育测量工具的重要评价指标。
信度是指测验所得分数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一项测量具有较高的信度意味着在多次重复测量中获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
效度是指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就是测量的结果与所要达到的目标二者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效度与信度密切相关,信度主要回答剩量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效度主要回答测最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问题。一般来说,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效度都必须建立在信度的基础上;低信度的测评必然会导致低效度,但低效度的却有可能信度很高;但是没有效度的测量,即使它的信度再高,这样的测量也是没有意义的。信度和效度的关系有如下几种类型:O可信且有效;@ 可信但无效;@ 不可信亦无效。
54.【答案要点】
(1)现代社会已经日益发展成为一个知识经济的、信息化的、民主的和多元文化的社会。知识经济强调主体是与时代相适应的有知识的人,并不断提升知识和技术领域的创造力、
崇尚能力本位、追求创新教育。传统课程注重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发挥程度受到限制,讨论课的开展有利于为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创造更多机会,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自主利用知识,创新地理解运用知识。
信息化强调培养学生收集、选择、整理、管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传统课程上课所用资料信息均由老师课前收集、课上讲授,由学生收集的清况较少。讨论课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根据所要讨论的主题,自主收集、选择、整理、分析信息,进而综合性建构主题的信息丛。
民主化强调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传统课堂师生关系以教师为绝对主导,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讨论课的开展使老师松手、让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在一个高度自由的平台自由选择、自由讨论、自由思考,更有利于学生适应民主化社会的培养要求。
多元文化社会促成了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有助于确立平等、接纳、宽容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了教育手段、方法的多元化。学校上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传统讲授课,也可以采用讨论课等。另外,讨论课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生了解不同观点、不同理念,学会如何聆听多元观点,如何在多元情境中做出抉择。
(2)我国现行课堂教学方式以中大型班级(不低于30人)、班级授课制、讲授教学法、教师主讲学生主听、讨论课较少为主要特点。进入大学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适应了教师主导、学生主听的情境,以及在知识的密集讲授中系统学习知识的万式。一旦进入大学,讲课方式换以讨论课的形式,学生无论从观念、适应力上,还是学习预期上都有接受的难度。另外,讨论课的开展需要较高的教学组织水平。较高的教师知识水平,以及较为开放活泼的班级讨论氛围,这种情况在两方课堂中较为普遍,但是在我国,无论是对于老师的要求还是对于学生的要求均较高。由此可见,学生不适应讨论课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3)我国学校课程改革强调由过去主要以教师的“教”为重点向以学生的“学”为重点转变:由注重教师对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选择的评价,向汪重对学牛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媒体的有效利用转变;推行白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三大学习方式。为促进学生适应课堂讨论,可以从如下三方面着手。
①重视现状、逐步过渡。毕竟学生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传统讲授的课堂,进入大学以后,可以先在低年级以讲授课为主,辅之以讨论课,然后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降低讲授课的比例,提升讨论课的比例。可以先树立一两门经典的、标杆性的讨论课,让学生通过这种讨论课领略讨论的魅力。优秀的讨论课可以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而普通甚至差劲的”为了讨论而硬着头皮讨论”的讨论课反而容易让学生反感。
②树立观念、改进学习。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树立“大学课程的学习与高中以前的学习不同”的观念,通过主题班会、教师辅导、课外小组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敢于尝试多元的学习方式。
③教师要深入研究讨论课,努力推出精品级的讨论课,让学生在讨论课上可以真正地有收获感。
55.【答案要点】
(1)洋务派、维新派是1840年以后,晚晴政坛上相继出现的两个重要的改革派别。洋务派的教育主张包括:兴办洋务学堂、派遣幼童留美、留学生留欧等。
维新派的教育主张包括:兴办学堂、兴办学会、发行期刊,以及在百日维新中提出的教育改革主张(创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
相比较而言,维新派的新教育主张有:兴办女子学堂、兴办学会、发行期刊、创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扩大了受教育对象的范围:女子可进入学堂接受教育,创办了经正女学。
②宣传手段方面:兴办学会并发行报刊。这一时期广泛设立报馆,在沟通上下、了解世界形式、介绍和传播西学方面都起到了一定作用,扩大了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
③完善了教育管理体制:创办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各省学堂均归京师大学堂管辖。
④改革科举制:废八股,开设经济特科。这一措施的实施为思想解放创造了条件,为日后科举制度的废除奠定了基础。
(2)产生的影响:
维新派的教育改革掀起了一场冲击封建主义思想的思潮,为封建教育的废除和资本主义新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维新运动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冲击了封建文化,推动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在历史上起到了进步作用。
56.Ⅰ.【答案要点】
(1)精细加工策略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咯。这种学习策咯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以达到长期保持和盂要时有效提取的目的。关键的原因在于其让所学知识发生了联系并且增加了新信息的意义。
(2)精细加工策略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组织策略是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形成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待的目的的一种学习策略。
二者的具体运作机理不同,内容不同,操作流程也不同。
(3)碎片化学习是通过对学习内容进行分割,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的学习。它具有灵活度高、针对性强、吸收率高的特点。
由其内涵及特点,考生可以辩证地分析这种学习方式的优缺点。
优点:简单便捷,学习成本低;灵活性、针对性及吸收率均高于传统的系统化学习;是时代的需求和趋势;能够把握时事热点;能够解决自由时间少和学习需求大之间的矛盾。
局限:碎片化学习导致许多学生一字一句地听、一点一滴地记,孤立、离散地接受知识,导致思维变得狭隘、机械,难以进行复杂而独立的思考,难以高效地学习。因此,有效的对策就是采取科学、系统、连贯的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56.Ⅱ.【答案要点】
(1)调查名称:某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
(2)抽样方法:分层随机抽样。抽样步骤:
①确定总体及分层情况。总体为:某初中全部学生人数。明确分层情况: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学生人数。明确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男生、女生人数。假设:该校全部人数1200人,初一400人,初二400人,初三400人。初一400人中,男生200人,女生200人;初二400人中,男生250人,女生150人;初三400人中,男生100人,女生300入。
②确定样本容量及抽样比例。明确需要的样本容噩大小,根据样本容量与总体的比率,确定抽样比。假设需要的样本大小为120人,则抽样比为120/1200=10%。
③确定分年级、分性别样本。初一年级样本为男生200人抽10%,女生200人抽10%,
确定“男生20人,女生20入”为初一年级样本。初二、初二年级样本依次类推。
(3)检索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初中生;教学改革等。
(4)指标:独立自学;乐于思考;大胆质疑;独自解决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