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三纲领八条目”
【答】《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四书”之首,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教育的一篇论文,着重阐明“大学之道”,主要内容是“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儒家对大学教育目的和为学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述。“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2.全人生指导
【答】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提出通过对人类有所贡献来促进人生幸福的人生目的。所谓“全人生的指导”,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予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所用。
3.昆西教学法
【答】昆西教学法指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帕克在昆西学校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行的教育改革实验所采取的新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其主要特征有:(1)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2)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3)他将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并围绕一个核心安排相互联系的科目;(4)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4.泛爱学校(见2015年浙江师范大学真题)
5.问题解决(见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真题)
6.学校心理素质教育
【答】学校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学校素质教育分为三个层次: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社会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面临的新任务,旨在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和交往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
二、简答题
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见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趋势。(见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真题)
3.简述孟轲的性善论对教育的作用。
【答】孟子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孟子的“性善论”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性善论”说明了人性是人类所独有的、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
(2)人性本质上的平等性。人皆可以为“尧舜”,从人性论上肯定了每个人发展的可能性。
(3)孟子肯定人性本善,“人性”表现为“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四心”是仁、义、礼、智的基础,又称为“四端”。“恻隐之心”是最基本的,是人类发展“仁”的基础。
(4)教育对个人的作用:扩充“善端”。一方面,教育要“存心养性”;另一方面,“求放心”。要寻求失落、放任的心灵,把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发扬光大,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5)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教育是“行仁政,得民心”的最有效手段。
4.简述严复的“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答】在确立中国未来文化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上,严复批判“中体西用”思想,他主张“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主要包括:
(1)严复肯定了西方文化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认为洋务派所学的西学不过是抄袭西方资本主义的皮毛,真正的西学包括西方民主、政体、科学等。他倡导对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进行一体学习,此时他的“体用一致”思想有“全盘西化”和西学自成体用的倾向。
(2)后来严复改变了以前“全盘西化”的倾向,提出了要构建一种融会中西、兼备体用的新文化体系的设想。认为本民族文化中经淘汰、选择保留下来的文化精华代表了民族的特色,也是吸纳西学、孕育新文化体系的母体。
(3)从“体用一致”等观点出发,严复设想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该是:小学阶段以十分之九的时间学习“中学”,教学法应“减其记诵之功,益以讲解之业”;中学阶段“西学”占十分之七的时间,“中学”占十分之三的时间,主要教授“西学”,并且一切功课皆用洋文授课;高等学堂先经预科后进入专业学习,只设“西学”教习,不设“中学”教习。
“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并初具理论形态。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试述教师的素养。(见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试述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见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3.试述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观。(见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结合态度形成与改变的条件,试述形成与改变态度的方法。
【答】(1)态度形成与改变的条件。
态度教学不同于认知教学、技能教学。态度教学既可以使学生形成新的态度,也可以使学生改变已有的态度。影响态度形成与改变的条件可分为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①主观条件:a.对态度对象的认识。b.认知失调,假设人类需要维持自己的观念或信念的一致,从而获得心理平衡。如果处于认知失调状态,个体就会努力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来求得新的平衡,因此,认知失调就成为进行态度教学的必要条件。c.有形成或改变态度的意向。d.对教育者的信任度。学生对教育者的信任度是关键。
②客观条件:a.所传递信息的可信度。b.榜样人物的选择。c.外部强化,可分为直接强化和间接强化两种。
(2)态度形成与改变的方法。
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某种态度。通常可应用的方法有提供榜样法、说服性沟通法、角色扮演法等。
①提供榜样法。在学校情境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目中有关榜样的特点,按照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来选择榜样、设计榜样、示范榜样行为,以及运用有关的奖惩,引导学生学习某种合乎要求的态度。
②说服性沟通法。有效的说服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选择证据;情理服人;逐渐缩小态度差距。
③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常会在改变个体原有态度方面产生奇效。关于角色扮演的研究也指出,人们在角色扮演中所花费的力气越大,改变态度的效果就越好。在态度教学中,让学生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