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2年上海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2年上海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教学(见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
3.京师大学堂(见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苏格拉底方法(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5.“五育”方针(见2011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6.德育过程(见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述教学评价的原则。(见2011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见2010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
3.简述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答】(1)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他在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所阐述的绅士教育的主张对西方近代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绅士教育的内容。
绅士教育的内容是德、智、体“三育”并举,以道德教育为中心。
①关于德育,他把德行放在比知识更重要的位置。道德教育要重视早期教育,重视理性领导和榜样作用,不主张体罚。
②关于智育,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有用的广泛知识。
③关于体育,强调体育的重要性,他强调生活各方面都要吃苦耐劳。
(3)评价:洛克的教育思想以其世俗化、功利性为显著特点,他的思想在实践中和理论上都对英国以及西欧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贡献。但他的教育思想局限于绅士教育,而缺乏民主性。
4.简述问题的性质及问题的分类。
【答】(1)所谓问题,就是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此而感到疑难的情境。(2)任何问题都有三个基本成分:一是初始状态;二是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现实中的问题多种多样,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无结构的问题的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也不容易找出解答线索。
三、论述题
1.结合课程改革探讨教师专业素养的问题。(见2019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2.评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体系。(见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3.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分析其优点和局限性。(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结合韦纳的三个维度,对考试成功和考试失败进行归因分析。
【答】(1)韦纳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他把这六个因素分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非稳定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依据这三个维度,把成就行为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这四个有代表性的因素。
(2)学生最终将成败归因为何种因素,受以下几种变量的影响:
①他人操作的有关信息,即个体根据别人行为结果的有关信息来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如班上大部分人得高分,则易产生外部归因(老师判卷松);少数人得高分,则产生内部归因(能力强、刻苦)。
②先前的观念,即个体以往的经验或行为结果的历史。如果努力做事后来成功了,则归因为稳定因素;经过努力还是失败了,则归因为不稳定因素,如运气不佳。
③自我知觉,即个体对自己能力的看法。自认为有能力者,易将成功归因为能力,将失败归因为老师的不公、偏见。
④此外,还有教师或权威人物对学生行为的期待、奖惩和归因,学生的性格类型、教育训练等,都是可以影响学生的归因。
(3)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一个人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动机,影响他的行为、期待和情感反应。例如:把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会使学生感到满意和自豪;归结为外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惊奇和感激的心情。把失败归于内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内疚和无助感;归于外部原因,会使学生气愤和产生敌意。把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学习的积极性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把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2年上海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