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技能的形成"相关内容,为报考教育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帮助。更多有关教育学综合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第六章 技能的形成
考查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1.心智技能【选择,主观】
心智技能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等技能。
心智技能则具有观念性、内隐性和简缩性等特点。
【2012年辨析】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即可。
【答案要点】
错误。
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方式,包括基本技能和认知策略;练习是指以形成某种技能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以掌握一定的活动方式为目标而进行的反复操作。
心智技能的学习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应的一套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方式,还涉及灵活地运用。在心智技能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一定练习将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方式付诸执行,并随着练习促使活动方式定型化、简缩化和自动化。反复练习只是提供了促进这种基本的熟悉以致自动化的机会,并不能自动解决心智技能的灵活运用,即学会在何时何处使用该技能的认知策略的学习,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实现心智技能的掌握或获得。
2.动作技能【选择,主观】
动作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外部动作以合理的程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身体活动方式)。
动作技能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和展开性等特点。
3.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的区别【主观】
(1)心智技能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等技能。动作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外部动作以合理的程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身体活动方式)。
(2)区别:①活动的对象不同。操作技能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其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心智技能的对象是头脑中的映象,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是从外部难以察觉的头脑中的思维过程,属于观念范畴。②活动的结构不同。操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因而其动作结构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不能省略。而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可以高度省略、高度简缩,甚至觉察不到它的进行。③活动的要求不同。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的结果都是从不会做到知道如何做,再达到熟能生巧。但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的联结,而心智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即获得产生式系统。
(3)联系:①操作技能经常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内部言语实现的。②心智技能往往又是外部操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操作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4.菲茨与波斯纳的三阶段模型【选择,主观】
【2014年简答】简述菲茨与波斯纳提出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及其特点。菲茨和波斯纳将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认知、联系形成和自动化三个阶段。
【答案要点】
(1)认知阶段,即学习者通过指导者的语言讲解或观察动作示范,了解、领会技能的要求、基本程序,掌握组成技能的局部动作。其主要特点是形成动作映象。
(2)联系形成阶段,即学习者把局部动作综合成更大的单位,形成一个连贯的初步动作系统的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练习者的视觉控制作用减弱,动觉控制作用逐渐提高,动作间的相互干扰减少,紧张度有所减弱,多余动作趋于消失。
(3)自动化阶段,即学习者动作的协调和技能的完善阶段,是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局部动作联合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的动作系统,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已经消失,动作几乎不需要有意识控制。
5.冯忠良的四阶段模型【选择,主观】
(1)操作的定向。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2)操作的模仿。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或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学习者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也不好,且各要素相互干扰,个体动作主要依靠视觉控制,其完成某一操作任务的效能较低。
(3)操作的整合。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组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在这一阶段,学习者的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整体动作趋于协调和连贯,动作成分之间的相互干扰减少,视觉控制不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动作效能有所提高,疲劳感和紧张感降低。
(4)操作的熟练。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6.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选择,主观】
(1)指导与示范
掌握相关知识;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形成正确的动作映像;获得一定的学习策略。
(2)练习
①学习者遵循练习曲线进行练习(练习曲线指在连续多次的练习过程中所发生的动作效率变化的图解)。
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练习成绩逐步提高;
第二,练习中的高原现象,即练习到一定阶段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
第三,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第四,学生动作技能形成中的个别差异。
②在练习时间安排上,力求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相结合。
(3)反馈
反馈是及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练习结果。
①内部反馈:操作者自身提供的感觉系统的反馈;
②外部反馈: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采用何种反馈,应依据任务的性质、学习者的学习进程而定。
【2013年简答】简述操作技能学习的高原现象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1)高原现象指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可能出现进步的暂时停止现象。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而不再继续上升,甚至有所下降。但随着进一步练习,突破高原期,练习曲线仍可有所上升。
(2)原因:①旧的技能结构往往会限制以新的方式来组织动作,要取得继续进步,需要改变现有活动的结构及完成活动的方式方法;②练习兴趣下降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或身体疲劳等,都会影响练习的态度和投入程度。
【2018年简答】简述操作技能学习中练习的一般规律。
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各种操作技能形成的进程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具有一般的发展规律。通常,练习进程以练习曲线来表示。
练习进程的一般规律是:
(1)练习成绩逐步提高。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练习的进步先快后慢;练习的进步先慢后快;练习的进步前后比较一致。
(2)有高原现象。
(3)练习曲线有个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