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劝学篇》
【答】张之洞在《劝学篇》中集中阐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着重强调的是人的品行的修养,具有德育的功能,“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如此一来,“西学”是“中学”的补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涉及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
2.“六艺”(见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3.苏格拉底法(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见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5.资源管理策略
【答】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它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和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等。
6.错误概念
【答】错误概念不是由于理解偏差或遗忘而造成的,它常常与儿童的日常直觉经验联系在一起,根植于一个与科学理论不相容的认知体系。有时,儿童的错误概念恰巧是以前科学界主张过的观点,如“大地是扁平的”“太阳围着地球转”“重的物体会更快地落地”等。
二、简答题
1.简述孔子的教学原则。(见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教育思潮。(见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3.简述夸美纽斯的泛智理论。
【答】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指导原则之一,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谓泛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内容泛智化,掌握对于人类来说必需的一切知识;二是教育对象普及化,他要求学校向全体人民敞开大门,不论贫富贵贱,一切男女都应该进学校。泛智学校实行班级授课制、学年制,编写统一的教材,是面向所有人的学校。夸美纽斯还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可能性。他认为应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进行教育,所有儿童都具备接受普及教育的心理素质。因此,普及教育具有可能性。
4.简述《1944年教育法》。
【答】“二战”期间,“人人受中等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英国政府颁布了由英国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提出的《1944年教育法》。
(1)主要内容:
①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
②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设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
③实施5~15岁的义务教育,同时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
④法案还提出了宗教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等要求。
(2)影响和意义:
①《1944年教育法》是英国现代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建立了初等、中等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公共教育制度,基本形成了现代英国国民教育制度。
②进一步确立和完善了中央与地方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上合作伙伴的关系。一方面完善了地方教育管理体制,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控制。
③向所有学生提供免费的中等教育。该法案颁布后,基本实现了普及10年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
总之,该法案对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分析论述题
1.试论述人的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见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2.试论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见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3.试论述教师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答】(1)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改革。
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的改革,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的课堂束缚,有利于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实现情境创设,把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地调动出来,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但是我们在获取便利的同时还应看到它带来的挑战:
①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人工智能教育技术意味着父母要承担更多的角色,孩子在新的工具和平台上浏览时,父母需要承担教练、管理人和监护人的角色。
②人工智能引入课堂,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机会减少,学生就会失去了解教师非学术成果的机会。因为教师除了学术领域的成果外,还会指导学生,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等。
③会加速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如今的教育制度侧重标准化,能减少学生之间的成就差异。而人工智能辅导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孩子的需要量身定制课程,这样会造成一些学生的进步速度比其他学生快。
④使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变差。运用人工智能,学生不用去学校也可以学习,这就间接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少,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2)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教师。
人工智能进入教育领域,毫无疑问会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很难复制教师的行为模型,所以不能完全取代教师,这是由教师教学的优越性决定的。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导向性、示范性、崇高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例如,教师在面对学生进行讲授时,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和学生进行人性化交流,然后根据学生接受的情况及时对教学内容、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情况的把握,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要紧跟时代变化,将教学与人工智能有机结合起来。
①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平板电脑、手机微信等多种方式,把所要讲授的课堂内容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贴近了学生的实际。
②教学模式从固定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型转变,采取课堂授课和网络课堂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模式不再是“先教后学”,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进行自主学习,主动通过网络预习课程,提前掌握、了解知识点。
4.(1)试分析其原因。
【答】对于年纪小的孩子,应该多给予物质性的奖励,同时还要注意奖励的方式、时机等。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应逐渐向精神性的奖励过渡。如果一直用物质性的奖励激励学生,不仅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反而会损伤他们学习的持久性以及兴趣。
材料中两组同学对所要完成的任务兴趣都很高,当对其中一组实施奖励时,学生没有继续学习,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为兴趣而学”变成了“为完成任务而学”,极强的内部动机变成了外部动机,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而另一组即使没有奖励仍然继续学习,这是因为他们对学习有浓烈的兴趣,有无奖励对他们的作用不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强烈时,可以适当给予精神奖励,没有必要马上给予物质奖励。
(2)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奖励。(见2013年湖南师范大学真题)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