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预约

《中国教育史》第四章 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

2022-10-19 18:26:59 来源:天任考研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教育史》第四章 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  ”相关内容,为报考教育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帮助。更多有关教育学综合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第四章 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  

26. 论隋唐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分析其历史影响  

隋代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和选拔优秀人才补充官吏队伍,逐渐以分科举人取代了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产生于隋炀帝大业二年,主要特点是面向全社会公开考试,录取标准专凭试卷成绩,而不是由地方察举。唐承隋制进一步从考试程序、科目和方法等方面完善了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① 一方面,由于选才与育才标准想统一,科举制促进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发展。  

因为通过科举可以考取功名,而读书进学又是参加科举的前提,所以就引起社会各阶层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这对学校教育内容的统一和标准的一致,具有积极意义; 科举科目中有明法、明算、武举等科目,促进了当时专科教育、文武兼备教育的发展。 

② 一方面,科举又使学校教育成为其附庸,对学校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科举考试内容局限于几部儒家经典,使学校教育内容脱离社会现实,虚无用;

考试方法僵化、死板,使学校教育重记诵,充满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  

科举考试把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使学生形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畸形学习思想。 

27. 科举制在我国产生的影响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年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共经历1300多年。1905.9.2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积极影响  

①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科举制将选士大权从地方官吏手中收归到中央政府,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制的趋势。经过层层选拔,相对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保证了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有利于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

② 选士和育士紧密结合  

科举制把选士和育士紧密结合,成为儒家“学而优则仕”原则的途径。它通过一定的考试内容来选士,这就要求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从而迫使人们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在客观上刺激了学校教育的发展。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人们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就必须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巧妙的将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灌输到每个人的头脑中,将人们的思想统一于入学,结束了思想混乱的局面。统一的科举考试内容必然促使教育内容和教材的统一,从而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③ 使选拔人才较为客观公正  

科举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考试有一定的内容,分级进行考试,不同的科目采用不同的方法,为确保考试公正而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比以前任何选士制度都更加公正,对以后的考试制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① 家只重视科举取士,而忽略学校教育。学校成为科举考试的预备机构,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科举考试来进行,学校失去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成为科举制的附庸。  

② 举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人们为了通过考试,贿赂考官,而且很多寒门知识分子终其一身于科场也一无所获。  

③  科举束缚思想,败坏学风。考试内容局限于儒家经典,考试方法迫使人死记硬背,而学校教学又是围绕科举制来进行,形成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学习风气,从而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使他们只重视书本,轻视实践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28. 评韩愈师说中的教师观

韩愈关于论尊师重道的论述:

①学者必有师,学无常师  

②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反映了教师工作的基本职责;

③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韩愈既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师生互相尊重学习,提倡平等的师生观。  

专业课.jpg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国教育史》第四章 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  ”,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

热门好课推荐

MORE

2025考研英语无忧班

时长:468课时


  • 刘晓艳

  • 张超

3000元
已报501人

2025考研数学无忧班

时长:604课时


  • 李永乐

  • 宋浩

4000元
已报198人

2025考研政治无忧班

时长:225.5课时


  • 孔昱力

2000元
已报337人

2025考研管综无忧班

时长:440h


  • 吕建刚

3980元
已报1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