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预约

《中国教育史》第二章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

2022-10-19 18:23:00 来源:天任考研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教育史》第二章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相关内容,为报考教育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帮助。更多有关教育学综合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第二章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4. 稷下学宫  

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因地址位于齐国都城临淄稷门附近而得名。 性质:官家操办,私家主持;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是一所可咨政,议政的高等学府。  

特点:学术自由;稷下先生不治而议政;待遇优厚;自由辩论,学无常师;在学生管理上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5. 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1)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创办私学。  

(2)‘庶、富、教’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治理好一个国家,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物质生活问题、然后才能发展教育。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3)“性相近,习相远也”,认为人的先天素质接近,之所以在成长中有了千差万别,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承认教育的必要性和关键性。  

(4)“有教无类”,在教育对象上,认为教育不分等级,人人都可以受教育。  

(5)“学而优则仕”,认为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成为知识分子学习的动力,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和笼络人才的手段。  

(6)教学内容:六艺。特别注重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作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特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7)教学方法:学思行结合,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8)道德教育:以仁为核心,仁礼为主要内容、原则:立志,克己,力行,改过,中庸,自省。 

(9)论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热爱学生,以身作则,教学相长。 

6.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价值  

孔子在春秋末期面对官学衰败,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的社会现实,从“性相近,习相远”理论前提出发,极力主张扩大教育对象,主张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允许的人,不论贫富贵贱以及国别都可有受教育的机会。他创办私学,聚徒讲学,广收门徒,扩大了受教育对象的范围,顺应社会历史进步潮流,符合教育事业发展趋势。 

7. 孔子德育论及其当代价值  

道德教育是孔子全部教育活动和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道德教育以仁礼为核心,以孝为基础。礼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规范,仁是礼的基本精神,是爱人。把礼仁推及到社会各个方面,使人人之间各有其礼。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摸索出不少规律,提出许多道德原则,如立志、克己、力行、改过、中庸、自省,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8.孔子教学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将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把如何教的问题建立在研究如何学的基础上,把学习过程归结为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掌握知识,进行思考,见诸行动,即学、思、行。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几种基本方法:  

(1)因材施教。主要解决统一要求和个别差异的矛盾。理论基础是“性相近,习相远也”,他本人并未提出这一概念,是朱熹根据他的教学经验,总结而得。实现这一原则需要对学生全面深刻理解,准确掌握学生特点,又要善于发现和注意培养学生的某些专长,避免盲目,一刀切。孔子本人十分注意观察了解学生,他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均能准确概括出个人特点。 

(2)启发诱导。主要解决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积极性的矛盾。他十分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只有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才适合启发诱导。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这种教学方法包括三个特点:教师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的启发工作要以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前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知识范围。  

(3)学思结合。主要解决学习与思考的问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先掌握丰富的知识材料作为依据,才可能进行有效思考。  

 9. 孔子的人性论及其教育意义 孔子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也。  

孔子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论证教育的作用,他承认人的成长中,教育起决定作用。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差别很大,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人的聪明才智不是先天的,主要靠后天习行,无论何人,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他的这一主张肯定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决定作用,顺应并推动人们思想解放的历史潮流,具有极大的进步性,对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理论依据,同时开启了以后对人性与教育关系的探讨,但他没有抛弃“上智,下愚”的老调。 

10. 根据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评述孔子“庶,富,教”的思想。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人口功能。  

“庶、富、教”是孔子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提出的思想。他认为在实现充分的劳动力、保障人民丰足生活的前提下,必须实行教育,使人知伦理,守本分,他最先论述了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11. 有教无类  

不分贫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孔子的教学实践贯彻了这一方针,他的弟子来自各个诸侯国,分布地区较广;弟子成分复杂,出身于不同的阶层,大多出身平民。有教无类作为私学的办学方针,与贵族的办学方针相对立,打破了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这是历史性的进步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12. 比较孟子、荀子的人性观及他们对教育作用的认识  

两人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同属儒家学派,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方面。 

(1)教育作用  都非常重视教育学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① 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这是仁政的关键,而教育是“得民心”的最有效措施;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指出任何人只要受教育,肯于学习都可以成为圣人;此外,他也看到了环境等外部条件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② 荀子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即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环境的影响和个体的主观努力是决定性因素; 他也很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认为教育能够统一思想和行动,使国富民强。 

(2)差异:人性观  

孟子肯定性善认为人性生来就是善的,君子和庶人的区别就在于保存还是丧失这种善性。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类的礼、义是后天习得的,人们必须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的道德智能。  

教学方法:孟子—内发;荀子—外烁  

教学过程:孟子把教学过程看作“存养,内省,自得”;  

荀子把教学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行看作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13. 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被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学记》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措施,侧重说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作用和目的,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等几大部分。 

学制:提出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  

学年:把大学教育定位两段、五级、九年。是古代年级制的萌芽。 

视学:十分重视大学开学和入学教育。  

考试:每隔一年考查一次成绩,包括学业成绩和道德品行,不同年级要求不同。 教学原则:预、时、序、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 

学记为中国教育理论发展树立了典范,其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是十分显著的,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 

14. 荀子的教师观  

(1)荀子认为教师工作是崇高而伟大的职业,特别强调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教师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教师应当受到统治者的尊重。  

(2)荀子十分强调教师的尊严,认为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是礼义的化身,必须绝对服从,统治者绝对不能容许有人背叛怀疑非议教师,否则就要以刑法问罪。  

(3)荀子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起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应当主动的亲近教师,认为学习最便捷的途径便是接受先生的当面教授;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指教与学友的切磋,都有利于学习;先生应培养学生笃学的态度,不能不懂装懂。 

(4)荀子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和采用。 

(5)既然要如此尊师重师,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① 要有尊严和威信;       

② 要有丰富的阅历和崇高的信仰;      

③ 要有讲授儒家经典的能力,讲授时有条有理,不凌不乱;      

④ 要有钻研和精通教材的精神。 

15. 比较儒墨两家教育思想的异同  

儒最早由孔子提出,泛指掌管教育和文化的事业,后人把孔子创立的,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学派称为儒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曾入儒门,因不满儒家的繁文缛节和厚葬久丧等学说,从而另立新说,聚徒讲学,不仅是学术上独树一帜的派别,而且是一个严密的政治团体。 

(1)教育作用  

儒家认为教育是一种统治手段,优于政治法律,可以感化征服人心,产生一种道德信念的力量,提出人性论,认为教育可以使人性向善的方向发展,这位仁政、德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墨家从人性平等的立场去认识和阐述教育作用,对人的教育是一种社会的兴利除弊;在人的发展上反对命定论,重视教育和环境的作用,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 

(2)教育目的  

儒家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学而优则仕,学习是做官的途径,使得平民有了参政的可能,教育为政治服务,为国家培养政治人才,把教育与政治结合在一起。  

墨家的教育在于培养“兼士”,以备担当治国利民的职业,而兼士必须“后乎德行,辩论乎言谈、博乎道术”。 

(3)教育对象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教育推向平民的人,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也”,强调教育和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否定人的等级差别,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并且身体力行付诸实践,孔子弟子人数众多,来自社会各阶层,“弟子三千,贤人七十”。  

墨家代表“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说明“农与工肆之人”是墨家的主要对象,但墨家倡导兼爱的教育思想,说明其教育对象又具有全社会性。 

(4)教育内容  

先秦儒家教育内容包括政治道德和文化知识两方面,以政治道德为教育重点,文化知识的基本任务在于为道德教育服务,教材主要为《诗》《书》《礼》《乐》四种。  

墨家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墨家门徒多出于农与工肆,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积累了多方面经验,增长了不少科学知识。 

(5)教学方法  

儒家:学而知之是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从学开始,由学而思,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墨家提出知识的来源:闻、说、亲。重视思维的发展,注意逻辑概念的启迪。墨翟善于说教,取材于日常社会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经验,语言具体生动,较能启发弟子思想,他还特别重视“强说人”的积极教育态度,与儒家“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恰成对比。 

(6)道德教育

儒家中,道德教育居首要地位,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主要内容是“礼、仁”。主要原则有:立志、克己、力行、改过、中庸、内省。  

墨家把道德修养放在教育工作的第一位,重视劳动,反应劳动人民的一些道德品质,道德教育的进行在于言传身教,在于感化。  

16. 学而优则仕  

孔子提出由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这条培育人才的路线,概括为“学而优则仕”。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者学习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这个口号的提出,确定了培养统治人才这一教育目的,在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反映了封建制度兴起时的社会需要,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积极学习的巨大力量,与任人唯贤的路线配合一致,为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17. 教学相长  

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这是学记对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 

18. 《论语》是四书五经之一,儒家著作之一,记载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体散文,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19. 孟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作用:强调性善论,认为教育对个人的作用就是扩充善性,即存心养性,求放心;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就是扩充人性进而达到国泰民安。  

教育目的:明人伦,说明教育就是通过实现“明人伦”来为政治服务的。  

教育内容:是培养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大丈夫要有高尚的气节和浩然之气。培养大丈夫理想人格的途径: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  

教育方法:深造自得,盈科而进,因材施教,专心致志。 

20. 荀子的教育思想

主要实践:传授六经  

教育作用:性恶论。提出了“性伪之分,性伪之合”,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  

教育目标:以大儒为培养目标。这类人不仅知识广播,而且能己知推未知,自如应对新事物新问题,自如的治理好国家。 

教学内容:以六经为教学内容,但以“礼”为教育重点。 

教学方法:闻、见、知、行结合  

论教师:最为提倡尊师。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把教师的地位提到与天地祖宗并列的地位。  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无条件服从,师云亦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21. 法家的教育思想  

教育作用:主张人性利己说。认为教育无用,治国还需高压的法治手段。 

教学内容: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教学方法:禁诗书,禁私学。 

22. 《中庸》  

是《四书》之一,儒家思孟学派作品,主要阐述先秦儒家人生哲学和修养问题,提出中庸之道,杜绝一切过激行为,以恰到好处的处事原则。  

两条途径得到完善:自诚明,尊德性;自明诚,道学问。 

学习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专业课.jpg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国教育史》第二章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

热门好课推荐

MORE

2025考研英语无忧班

时长:468课时


  • 刘晓艳

  • 张超

3000元
已报501人

2025考研数学无忧班

时长:604课时


  • 李永乐

  • 宋浩

4000元
已报198人

2025考研政治无忧班

时长:225.5课时


  • 孔昱力

2000元
已报337人

2025考研管综无忧班

时长:440h


  • 吕建刚

3980元
已报1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