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预约

2011年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2022-10-16 13:13:55 来源:天任考研  

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1年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1年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学习迁移

【答】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和迁移不可分割。

2.元认知(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3.道尔顿制(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四段教学法(见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5.监生历事制

【答】监生历事制是明朝国子监监生的实习制度。“历事”指到监外历练政事,规定国子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拨于在京各衙门,历练事务,锻炼和考察政务才能。如不合格则送回国子监读书。“监生历事”是中国古代大学里最早的教学实习制度。该制度使学校培养人才与业务部门使用人才直接挂钩,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学,提高人才素质。

6.“六艺”(见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师的基本素养。(见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哪些基本关系?(见2011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三、分断论述

1.试析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见2019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2.论述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地位。(见2016年西南大学真题)

3.简要比较儒墨两家教育思想的异同。

【答】(1)关于教育的作用。

儒家认为教育是一种统治手段,可收到“德礼为治”的效果;认为教育可以使人性向善的方向发展,这就为“仁政”“德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墨家认为对人的教育是一种社会的兴利除弊;在人的发展上反对命定论,重视教育和环境的作用,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

(2)关于教育的目的。

儒家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是一种官本位的教育模式,教育为政治服务,为国家培养政治人才。墨家的教育在于培养“贤士”或“兼士”,以备担当治国利民的职责,必须能够“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3)关于教育的对象。

儒家秉持“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而墨家代表着“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但墨家倡导的以“兼爱”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则说明墨家的教育对象又具有全社会性。

(4)关于教育内容。

先秦儒家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道德和文化知识两方面。道德教育在整个儒家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文化知识为道德教育服务。其传授的教材是《诗》《书》《礼》《乐》《春秋》等。而墨家以“兼爱”“非攻”为教,不仅注重文史知识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5)关于教学方法。

“学而知之”是儒家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求知的唯一手段。从学开始,由学而思而行。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好学与实事求是也是儒家在进行教育时常用的教育方法。

墨家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关于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与检查认识的正确性问题,还提出了有名的三表法,即“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墨家重视思维的发展,注意逻辑概念的启迪。墨翟还特别重视“强说人”的积极的教育态度。

(6)关于道德教育。

在儒家的教育中,道德教育居首要地位。道德观念以文化知识为基础,道德教育的过程包括道德认识,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实践。其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主要原则有:立志、克已、力行、中庸、内省、改过。

墨家把道德修养放在教育工作的第一位,重视劳动,进行道德教育在于言传身教和感化。

(7)总结:从总体上看,先秦儒家是教育、道德、政治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其中教育是基础。道德由学习培养得来,即把伦理教育化;治人属于政治范畴,由教育培养得来,又把政治教育化。其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美政理想。墨家的品德教育、论辩教育和科学教育重视实践和联系实际,强调通过实际行动来教人。

4.请说说你的看法,并论述当前德育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

【答】(1)德育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于德育工作具有直接的具体的指导作用。

(2)德育原则的内容。

①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指进行德育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联系学生生活,把提高道德思想境界与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②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称为循循善诱原则。

③长善救失原则,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并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品德上的消极因素,促进他们的道德成长。

④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将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⑤因材施教原则,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⑥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有赖于学生的社会交往、共同活动,教育者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社会交往和集体活动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⑦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相结合原则,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德育的目的发展。

5.请针对以上内容,结合当今的社会特点,论述教育所应培养的人才的基本要求。

【答】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战略目标,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新变化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模、类型、层次、规格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人才的核心要素,是时代对人才质量最主要的内涵要求。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个国家的整体活力和发展潜力将更多地依赖于国家整体的创新实力,依赖于国家经济活动参与者的求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致力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是逐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的需要。因而,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高等教育应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类人才的培养当中。

(2)注重终身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信息总量激增,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使得人的学习不可能“一劳永逸”。学生在校学习时只能获取所需知识的一部分,而更多的知识依赖于以后通过不断学习来获取和更新。适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不仅仅是应当“具有什么技能”,更重要的是应当“具有学习能力”。学习型社会要求人才培养不仅要教给学生专而深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教会他们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教育、自我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因而,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3)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多样化的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但从现实状况来看,目前中国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理念、专业学科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因而,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任务。

专业课.jpg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1年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热门好课推荐

MORE

2025考研英语无忧班

时长:468课时


  • 刘晓艳

  • 张超

3000元
已报501人

2025考研数学无忧班

时长:604课时


  • 李永乐

  • 宋浩

4000元
已报198人

2025考研政治无忧班

时长:225.5课时


  • 孔昱力

2000元
已报337人

2025考研管综无忧班

时长:440h


  • 吕建刚

3980元
已报1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