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预约

《教育学原理》重点考点:第五章 教育目的

2022-10-09 13:21:20 来源:天任考研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教育学原理》重点考点:第五章 教育目的"相关内容,为报考教育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帮助。更多有关教育学综合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第五章 教育目的

新增考点:

1. 培养目标的演变

2. 我国学校的培养目标

(1)幼儿园:(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探究能力;(3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4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2)小学初中: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的培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3)普通高中:2001年,教育部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特别强调:(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对国家和民族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民主和法制精神,学习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具有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具有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2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3具有健康体魄和身心保健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4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具有一定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5具有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一定的择业能力,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生活技能,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和发展做出恰当的选择。

(4)职业高中:职业高中学校培养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大学的培养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具有开拓能力,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新技术革命要求的各类工作人员。

 

考查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1.教育目的的概念【选择】

广义: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内容结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2.我国教育方针

2015年: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018年: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1)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凯兴斯泰纳、涂尔干。

观点:①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

②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③教育的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

评价:①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②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而不见人,单纯把人当做社会工具,而不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

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

观点:①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定的。

②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③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

评价:①重视教育的个人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个人出发,满足个人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②激进的个人本位论者离开社会来思考人的发展,无视个人发展的社会需要和社会条件,甚至把满足个人需要和满足社会需要对立起来,把教育的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看成是不可调和的,这极易导致唯自由论和个人主义倾向。

(2)内在目的论和外在目的论

杜威把教育目的分为教育过程的外在目的和教育过程本身的目的。

内在目的论

观点:①杜威反对终极的教育目的。

②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

③杜威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评价:杜威的这个观点既是其对教育目的理论的全新角度的诠释,也试图和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包含着其强烈的以民主主义改造社会的社会思想。但是,这一目的理论没有很强的可行性。

外在目的论

观点: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即社会、政治需要强加给教育活动的目的。

评价:尊重社会与教育的关系,但压抑,阻碍个体自由发展。

(3)教育准备生活说和教育适应生活说

斯宾塞的教育准备生活说

观点: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

评价:教育准备生活说体现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希望通过教育而获取个人幸福的现实要求,但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儿童哲学的进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批判。

杜威的教育适应生活说

观点:杜威反对将教育视为未来生活的准备,提出了教育适应生活说。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评价:满足了儿童需要,强调社会现实生活和教育的联系,培养了儿童的实际能力。但是缺失方向性。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者

人的全面发展内涵:①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②全面发展实现了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③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社会条件:①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大工业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②市场的扩大和交往的普遍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教育学上的重要意义:①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②指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③为我国教育目的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4.我国的教育目的【选择】(注意关键词,达到再认即可)

【2017-6】我国1958年确立的教育方针强调(A)

A.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C.坚持立德树人       D.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1-4】把教育方针规定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文献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5.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坚持社会主义性质。

(2)培养劳动者建设人才

(3)坚持全面发展。

(4)培养独立个性。

6.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选择,主观题】

德育:引导学生领悟无产阶级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它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

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它在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体育: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它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

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它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现代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态度,培育学生科学的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育:全面发展教育的五个组成部分,既各有特点、规律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缺一不可、不能相互替代的;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实践中,共同组成统一的教育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到人的素质发展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根据不同教育领域的特点和要求实施合乎其自身规律的教育。

②注意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的协调配合、发展与转化,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③防止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沦为排斥个性、平均发展。

【2014简答】简述德育、智育、体育的相互联系。

答案要点

(1)德育和智育的联系:"行善"必先"知善",学校德育不能仅仅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道德规则,还必须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或道德思维能力;智育也有依赖德育之处,表现为不迷信、不盲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且这类"理智的美德"对于学生的求知和智力的发展极为重要。

(2)智育与体育的联系:体育是智育的物质基础,只有体质强健、精力充沛才能从事高效的学习;体育运动也离不开认识活动参与其中,无论是健康知识的获取,还是运动技能的训练与提高,都涉及智育。

(3)德育与体育的联系:"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个体的道德认知或思维活动,包括运用知识和技能去服务社会、帮助他人,都有赖于健康的身体;在体育活动中,体育精神(如团结协作)、体育道德(如公平竞争)的培养,均与德育关系密切。

【2019简答】简述学校美育的内涵及功能。(稍有超纲,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要点

(1)学校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感受美、鉴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以及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2)学校美育具有启智的功能,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美育具有育德的功能,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美育具有健体的功能,能促进学生身体健美发展。


专业课.jpg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教育学原理》重点考点:第五章 教育目的”,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


热门好课推荐

MORE

2025考研英语无忧班

时长:468课时


  • 刘晓艳

  • 张超

3000元
已报501人

2025考研数学无忧班

时长:604课时


  • 李永乐

  • 宋浩

4000元
已报198人

2025考研政治无忧班

时长:225.5课时


  • 孔昱力

2000元
已报337人

2025考研管综无忧班

时长:440h


  • 吕建刚

3980元
已报1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