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实验心理学》第六章 主要的心理学实验(4)”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四、学习实验
(一)条件性学习
条件反射(conditional reflection)是个体通过一系列学习和反复强化获得的对环境刺激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行为反应能力,也有研究者将条件反射称为条件性学习。
1.经典性条件反射
巴普洛夫提出,在其实验中,无条件刺激(鸡腿)引起无条件反应(口水),当条件刺激(铃声)相继或同时伴随无条件刺激出现一定次数后,条件刺激的单独出现也能引起无条件反应,即形成了条件反射(听到铃声流口水)。
2.操作性条件反射
(1)桑代克的工具性条件反射
桑代克首先提出工具性条件反射。它与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之处在于,“ 强化物”(如鸡腿)只在动物先做出一个适当的反应后才呈现。代表实验为饿猫迷笼实验。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则主要指在斯金纳箱中进行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3.反馈学习实验
生物反馈是学习控制、调节身体机能(如心跳、血压等内脏活动和脑活动)的一种方法。
米勒用奖赏的方法使被排除了任何随机反应的动物的心率和肠收缩发生了预期的变化:心率快时受奖赏,快心率就增加,慢心率就减少,而肠活动不变。而当肠收缩受奖赏时,肠收缩活动就增加,当肠舒张受奖赏时,肠收缩就减少,这时心率的快慢维持不变。
实验结果说明没有任何随意肌为中介,内脏活动也能形成操作性(工具性)条件反射。同样,人也可以通过反馈学会控制内脏反应、皮肤电反应、脑电变化等。
4.行为塑造及行为矫正实验
主要包括逐步强化法、消退以及系统脱敏法。
5.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实验的基本程序是把所要教给学生的信息以一系列框面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每个框面都包含一个新的项目,并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也就是先有了一个反应),学生写完答案后,给学生一个正确答案,以供学生核对(奖惩),然后再提出一个新框面,如此循环,学生就一步一步往前学,逐渐学习更为困难的材料,学生每走一步都可得到及时强化。
(二)认知性学习
1.顿悟实验
经典实验有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黑猩猩用短棍够取长棍,再用长棍够取食物的实验,以及黑猩猩用垒木箱的办法摘取天花板处的香蕉实验。
这类实验说明黑猩猩能够解决某些复杂问题,是靠领悟了在问题解决中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的内在关系,产生了顿悟。
2.认知地图实验
经典实验有托尔曼对白鼠走复杂迷宫的研究。
(1)位置学习实验
选甲乙两组白鼠,甲组从不同的两个出发点(一上一下)经历相同的转弯序列(如都向右)到达食物点,食物点的位置是不同的;乙组从不同的两个出发点(一上一下)经历不同的转弯序列(如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到达一个相同位置的食物点。
结果发现,乙组白鼠的学习速度比甲组快,说明白鼠的学习主要是认识达到目标的符号及其意义,即获得位置的认知地图,而不是一套特殊的(向左或向右)动作反应。
(2)迂回实验
实验所用的迷宫有三条通向食物的途径,途径1最短,途径2次之,途径3最长。实验时先让白鼠熟悉三条通向食物的途径。
结果发现,白鼠选择较短的途径通向食物,当途径1被堵塞时,白鼠就在途径2与途径3中选择较短的途径2,而当途径2也被堵塞,白鼠就只好走途径3。可见其学习不是对平时训练的途径顺序的习惯行为,而是对迷宫的空间关系进行学习。
(3)潜伏学习实验
有三组白鼠走迷宫,第一组白鼠到达迷宫终点后给予食物奖励,为奖励组;第二组白鼠在到达迷宫终点时不给奖励,称无奖励组;第三组白鼠在到达迷宫终点时,前十天不给奖励,第十一天开始给奖励,称中途奖励组。
结果发现,中途奖励组在接受奖励后,到达迷宫终点的错误次数要少于奖励组,更少于不奖励组。托尔曼认为,中途奖励组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同样进行了学习,并形成了迷宫认知地图,于是后来给予食物强化后,该认知地图使这一组的成绩赶了上来。即学习不是由于强化而获得动作反应的范型,而是形成一种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的发展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
3.人类的迷宫学习实验
人类的迷宫学习是人类动作学习的一部分, 它主要用于研究只利用动觉与触觉获得信息的情况下,如何学会空间定向。
研究设计是要求被试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学会从起点进入迷宫,通过许多岔路口,顺利地找到出口。在每个岔路口都设置了一个盲巷,进入盲巷,就记一次错误。从起点到终点连续三次不进人盲巷,就算学会。根据学习中被试进入盲巷的次数,就可以分析被试掌握迷宫各部位的空间关系顺序,被试的个体差异、学习策略等。
(三)其他
1.内隐学习
内隐学习是指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某种知识,学习了某种规则。这种学习效果可以通过某种测试表现出来,但是不能外显地把这种规则说出来。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四种:
(1)人工语法范式
内隐学习最早和最重要的研究范式由雷伯首次提出。该范式以一套复杂的“语法”规则为核心,作为实验中被试通过内隐学习预期能习得的知识,而被试是否发生内隐学习,是从分类操作任务的表现来衡量。
(2)序列学习范式
在实验中呈现先后顺序上具有规则的刺激模式,考察被试是否发生对序列规则的学习。包括序列反应时任务、矩阵扫描任务、序列预测任务。
(3)复杂系统控制范式
由布罗德本特提出,用于解决真实生活中问题解决的内隐学习。
(4)信号检测论范式
以分类操作任务为主,把符合规则的刺激与不符合规则的刺激分开,将分辨力指标与反应倾向指标区分开,为内隐学习效果度量提供了更有效的标尺。
2.文字学习
(1)系列学习:研究建立事物间顺序关系的学习实验方法。
(2)对偶学习:研究配对学习的学习实验方法。
(3)学习迁移:研究先前学习影响后来学习的实验方法。
(4)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指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后来学习材料产生影响的现象,倒摄抑制指后来学习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影响。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实验心理学》第六章 主要的心理学实验(4)”,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