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预约

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2022-09-26 16:21:07 来源:天任考研  

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选择题

1~5.BBABC   6.《国防教育法》  7~10题目缺失

二、名词解释

1.个体发展(狭义)

【答】“人的发展”在教育心理学上,主要讨论的是个体发展问题。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贯穿人的一生。狭义的个体发展则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人的发展的特点是未完成性和能动性,并呈现出自身的一些规律,如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

2.发展性原则

【答】发展性原则也叫可接受性原则或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既是学生能够接受的,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基本要求:(1)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3.教育适应自然

【答】自然主义教育思潮形成于18世纪,其主要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主要观点包括:教育目的要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儿童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和青春期四个发展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标;提出凡是增进人的能力的知识都属于泛智课程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与方法。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丰富了教育理论的发展,为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科学化奠定了必要基础。但是它的核心概念“自然”不甚清晰,缺乏严谨性,导致可行性差,易给学生过度自由。

4.终身教育(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5.负强化

【答】当某种刺激消失或减少时,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一过程便是负强化,即消极强化。比如,当学生表现不好,受到学校或教师的处罚,一旦处罚解除,学生表现好的概率增加,这里解除处罚就是消极强化。负强化包括两种形式: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

6.《大学》

【答】《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四书”之首,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教育的一篇论文,着重阐明“大学之道”,主要内容是“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儒家对大学教育目的和为学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述;“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三、简答题

1.新文化运动抨击传统教育,促进教育变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见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特征及影响与贡献。

【答】(1)文艺复兴运动是14—17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向封建主义和基督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人文主义是这场运动的旗帜。

(2)人文主义的特征。

①人本主义。在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②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具有古典性质,但非纯粹复古,而是古为今用,这在当时是一种进步。③世俗性。从教育目的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看,关注人道而非神道,教育更关注今生。④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家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⑤贵族性。由文艺复兴运动性质决定,教育的对象是上层子弟,目的是培养上层人物。

(3)人文主义的影响和贡献。

①教育内容发生变化。对古希腊罗马的热情使其知识和学科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引起了美育和体育复兴并关注自然知识的学习。②教育职能发生变化。从束缚自己服从上帝到使人更好地欣赏和履行上帝赋予人的职责。③教育价值观发生变化。重新发现人,确立了人的地位,复兴了古希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④复兴了古典的教育理想。形成了全面和谐发展的完人的教育观念,从中世纪培养教士的目标转向文艺复兴培养绅士的目标。⑤复兴了自由教育的传统。教育推崇理性,复兴古希腊的自由教育。⑥兴起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按照人的需求和本性来设置课程,尊重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欲望和天性,出现了直观、游戏、野外活动等教育新方法。⑦出现了新道德教育观。人道主义等新的道德观在人文主义的学校中开始取代天主教会的以原罪论为中心的道德观。尊重儿童,反对体罚,已成为某些教育家的强烈要求。⑧提出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及共产主义的教育思想。⑨建立了新型的人文主义教育机构。⑩促进了大学的改造和发展。⑩使教育理论不断丰富。⑩推动了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进程。

3.简述元认知策略的类型。(见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4.简述教育价值观中个人本位论的观点及评价。(见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四、论述题

1.论述科举制的演变、影响及其对高考改革的启示。

【答】(1)科举制度的演变。

①科举制产生于隋朝,在唐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②宋朝的科举制基本沿袭了唐制,但是也根据实际情况做了改革,如科举地位提高,考试规模扩大,考试内容改革;③元代的科举制: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开创了以“四书”试士的先例;④明代的科举制:进入鼎盛时期,确立八股取士,也标志着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⑤清代的科举制:与明代基本相同,沿用八股取士,科举制的弊病日益显现,徇私舞弊现象严重,科举考试日益僵化、衰落;⑥清末新政时期,废除了科举制。

(2)影响。

①积极作用。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扩大统治基础,笼络人心;提升官员质量。

b.使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统一思想,使社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刺激学校发展,有利于教育普及;种类繁多的考试科目扭转人们重文轻武的现象。

c.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重视人的知识才能而非门第;我国首创科举取士。

②消极作用。

从整个发展历程看,科举制从隋唐到宋朝,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到了明清时期,消极作用日趋明显,最终被社会淘汰。

a.国家只重科举取士,忽略了学校教育,学校成为科举制的附庸。

b.科举制具有欺骗性。评分主观,考官受贿,考试作弊现象严重,使知识分子为追求功名利禄而学习。

c.科举制束缚思想,败坏学风。形成教条主义学习风气;缺少创新精神;影响知识分子性格,形成功利主义的读书观。

(3)对高考改革的启示。

①理论上:a.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高考在注重考试公平的同时也要注意人才选拔的区域上的公平。b.高考内容与形式应走向多样和开放,单一内容和形式选拔出的人才不符合社会需要和发展。c.高考改革的根本是为了求才和求发展,是为了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

②实践上:a.增加考试次数,可以实行地方考试、国家考试、高校考试的三级考试模式,借鉴科举制的乡试、省试和殿试。b.拓宽招生渠道,为特长生、专才、偏才开通“绿色通道”,但为了避免投机取巧,考试的难度和选拔标准要高。

2.论述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教学启示。

【答】(1)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

社会建构主义是认知建构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以维果茨基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主要关注学习和知识建构的社会文化机制。

①虽然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但这种建构也不是随意的建构,而是需要与他人磋商后调整和修正,且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②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学习者只有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来参与某一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内化有关的知识。

③学习共同体,就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专家、教师、辅导者)共同构成的团体,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文化。

④知识建构的过程,不仅需要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更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2)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启示。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启示后人在教学中要重视情境的作用,并以“情境”为核心推出很多教学模式,对教学应用有很大帮助。

①情境性教学:强调与实际情境相类似的教学,强调以事例、问题为基础,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的学习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完成真实的任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②支架式教学:起初助学者为学习者提供某种外部支持,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步减少外部支持,直到最后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为止。

③抛锚式教学:将学习活动与某种有意义的情境挂钩,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④合作学习:这是一种教学策略,同一小组的学生通过合作共事,共同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

3.论述教师素养的品德要求。

【答】(1)教师素养的品德要求即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它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2)爱与责任是师德的核心与灵魂。当前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特征主要有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4.论述教育对人的作用及实现条件。

【答】(1)人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

①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②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和管理人员;④学校教育通过知识培养人,知识具有认识价值、实践价值、思想价值、陶冶价值;⑤学校教育对提高人的现代性有显著作用,学校教育不仅培养人具有现代化的知识,更培养了现代人的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

(2)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

从学校教育的内部来讲:①学校教育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与身心发展规律。②学校教育的办学水平主要包括:教育的物质条件、教师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及其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等。从学校教育的外部来讲: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积极配合程度。②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以及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③科技、信息对学校教育的改造程度。

专业课.jpg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热门好课推荐

MORE

2025考研英语无忧班

时长:468课时


  • 刘晓艳

  • 张超

3000元
已报501人

2025考研数学无忧班

时长:604课时


  • 李永乐

  • 宋浩

4000元
已报198人

2025考研政治无忧班

时长:225.5课时


  • 孔昱力

2000元
已报337人

2025考研管综无忧班

时长:440h


  • 吕建刚

3980元
已报1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