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一、名词解释
1.教育(见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修养
【答】修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修养包括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运用修养要注意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兴趣与自觉性;(2)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3.学园
【答】学园是柏拉图创立的西方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存在了九百多年,影响深远,也成为后世学术机构的统称。学园开设哲学、数学、音乐、天文学等学科,并实行教学和探索思辨相结合、讲授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了大量人才,成为希腊的哲学和科学中心。
4.活动课程(见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5.心理发展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心理发展反映的是个体心理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持续稳定的一系列变化过程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见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特点。
【答】(1)含义:
直观性原则运用于教学中就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并发展认识能力。
(2)特点:
①直观手段的选用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各科教学的特点。②直观教具的选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③运用直观手段与教师适当的讲解相配合。④重视运用语言直观。⑤教师合理考虑使用直观教具的数量、时间和地点。
3.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见2015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4.简述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答】(1)教育的作用是“开民智”“伸民权”。
(2)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新民”。
(3)论学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确定学制的不同阶段和年限是近代西方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系统介绍和倡导这一理论的人。
(4)师范教育:《变法通议·论师范》首次以专文论述师范教育,最早提出设立师范学校。
(5)女子教育:《变法通议·论女学》系统论述了女子教育问题。梁启超积极参加中国第一所女学——经正女学的筹办。
(6)儿童教育:《变法通议·论幼学》比较中西幼儿教育特点,建议中国应从编写儿童教学用书入手对儿童教育进行改革。
5.简述青少年心理健康培养的途径。
【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各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专题训练。一般由判断鉴别、训练策略、反思体验三个基本环节构成。
(2)咨询与辅导。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辅导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提供心理上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处理问题,发展潜能,使其获得自助能力与意愿,克服困难,增强与维持自身的心理健康,以便在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3)学科渗透。指教师在进行常规的学科教学时,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三、论述题
1.论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见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2.论述德育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能动的活动过程。
【答】德育过程即依据德育目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将经过选择的德育内容,内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素质结构,并使之发生所期望的整体性变化的过程。
(1)学生对环境影响的主动吸收。
学生在积极吸收社会和教育影响的活动中,不完全是被动的教育客体,能能动地选择、吸收环境,是教育影响的主体。外界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选择、吸取与践行,才能内化成为他们自己的观点立场,成长为他们的品德习性。
(2)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教导。
教师的教导是学生品德健全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指针和动力,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各种群体活动是德育最有效的方式。
(3)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相互促进。
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包含两种活动,一是学生的学习、研讨、劳动等外显的实践活动;二是学生在思想认识、情感、意志上展开的内隐心理活动。外显活动是可以直接观察的,内隐活动却不易察觉。而这两种活动是相互连接、相互促进的。所以,在德育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组织好各种外显活动,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内隐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当学生的内隐心理活动,一旦发动起来又会表现出巨大的能动力量,将进一步推动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与提升。
3.论述创造性的培养措施。(见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4.评述实验教育学。(见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