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1.义务教育(见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2.活动课程
【答】开展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是杜威。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的课程。其具有生活性、实用性、开放性等特点。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是居于课程中心地位的,通过活动,把学生校内外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活动课程可以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活动课程种类繁多、灵活多样,但是活动课程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影响了系统的知识学习,导致教育质量低下。
3.班级授课制(见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直观性教学原则
【答】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及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理解书本知识并发展认识能力。
5.《学记》
【答】《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其由战国末期思孟学派所著,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做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概况。主要包括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等。总之,《学记》对教育学基本问题均有论述,被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6.中华职业教育社
【答】20世纪20年代为宣传职业教育思潮,黄炎培发起并组织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研究、倡导和推选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并在理论上探讨,在实践中推进,使职业教育思潮达到顶峰。之后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学校,通过学校教育的形式开展职业教育。它充分体现了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思想。认为职业教育的作用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1.简述我国教育目的在《教育法》中的体现及其体现的精神实质。(见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答】(1)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养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2)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教授学生系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
(3)教学与智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智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完成的,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不等于智育,教学也是进行德育、美育、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途径。同时,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3.简述苏格拉底法的基本内容。
【答】(1)“苏格拉底法”,又称“问答法”“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2)“苏格拉底法”的基本内容。
①讥讽:就对方的发言不断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最终承认自己的无知。 ②助产术:帮助对方依靠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
③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 ④定义:把个别事物归人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3)评价。
优点:该方法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给对方,而是通过探讨和提问的方式,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出正确的结论。
局限:①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②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③谈话的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套用于幼年儿童。
4.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见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1.有人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黄金”,这种说法对吗?说明你的道理。
【答】(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这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2)“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完全取决于人先天良好的禀赋,即遗传素质,否认其他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如教育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但是,人的身心发展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它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共同的影响。其中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环境提供人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和社会条件;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的作用。
(3)因此,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它能为人提供便利条件,加速人的发展,但遗传素质也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离开了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教育和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种可能就无法转变为现实。
2.试论述杜威的课程与教材论的相关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答】(1)相关内容。
①批判传统课程。杜威强烈反对传统教育所使用的以既有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味的东西。杜威指出,把那些“早已准备好了的教材”强加给儿童,是“违反儿童天性”的。多种多样的学科课程只会将儿童统一而完整的生活经验加以割裂和肢解,从而阻碍儿童的生长。
②教材心理化。他认为教材应该和儿童充满活力的经验相联系。根据这些原则,他提出“教材心理化”,儿童获取的知识应当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
③从做中学。对于教学和课程,杜威的基本原则是“从做中学”,他把这一原则贯穿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杜威认为,应为学生提供“设备相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2)现实意义。
①杜威认识到传统课程的缺点,主张重视儿童直接经验的积累,教材的编写更是要注重学生心理水平,教材心理化进一步将教育和心理学相结合,使我们的课程编写更具有科学依据。同时,杜威强调的“从做中学”对于传统的静坐学习也是有启发和进步意义的,这与我们新课改中所提倡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思想具有一致性。
②但是,杜威将传统的学科课程一概否定,仅仅满足于活动课程和个人的经验,这是不科学的。这种做法最终导致了美国教育质量的落后。因此,我们在实际的课程编制的过程中,应该将教材的知识逻辑和心理逻辑相结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该以学科课程为主,保证学生可以学到系统的、科学的文化知识,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以活动课程为辅助,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某地某学校根据学生入学前的智商高低来分快慢班,谈谈你的想法,并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评价。
【答】(1)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根据学生入学前的智商高低来分快慢班,尽管对于学校来说有利于集中优势教育资源提高升学率和学校的知名度,但是这种做法不但难以落实因材施教,还会导致慢班的学生厌学、老师厌教。这一举动不仅不利于推行素质教育,不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还会打乱教学秩序,不利于教育公平和学生的均衡发展。总之是弊大于利,是不可取的。
(2)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心理能力至少包括八种不同的智力。这八种智力在人体身上的不同组合使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因此,智力没有高低之分,更不可以测量,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表现为不同智力相互组合的结果。而“智商”测验只包括了对数学和语言两种能力的测验,这种测验会使其他方面优秀的孩子得不到重视,不利于学校教学和学生发展。
(3)根据学生入学前的智商高低来分快慢班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①从慢班学生心理反应来说,主要存在三个问题:a.学生很难客观地正视自己,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阻碍其智力发展;b.不利于班级正常管理,慢班学生心理受到伤害后,容易产生特别强的逆反心理,难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c.加速学生流失,使他们过早地步入社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②从快班学生心理状况来说,情况也不容乐观:a.学生易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不利于学生健全心理的发展;b.学生会偏重学习,而不重视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导致高分低能,不利于学生日后发展。
(4)综上所述,学校应公平理性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承认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不同智力组合的个体,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多渠道、多维度,致力于学生多种智力的整体发展。还应关注学生特殊能力的发展。每一个个体都有相对而言的优势智力领域,如有的人会显露出过人的音乐天赋,有的人则会表现出超常的语言天赋。所以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
(此题属于开放性问题,答案仅供参考。)
4.论述孔子的教学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答】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的过程,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位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认为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并且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启发诱导。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孔子认为无论是培养道德还是学习知识,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反对机械学习,提倡启发式教学。
(3)学、思、行并重。“学而知之”是孔子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唯一的手段。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学是手段不是目的,行才是终极目的,行比学更重要。由学而思进而行,是孔子探索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基本符合人的一般认识过程。
(4)训练学生的思考方法。①“由博返约”:意思是博学以获得较多的具体知识,“返约”是在对具体事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基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②“叩其两端”: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注意到事物的对立面,合乎辩证法。
(“现实意义”可结合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3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