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第四章 法的作用与法的价值
(一)法的规范作用 | 1.指引作用 | 概念 | 法律规范对本人行为起到的导向和引导的作用 | ||
规范指引 | 确定性指引 | 不允许选择 | |||
不确定性指引 | 允许选择 | ||||
个别指引 | 法的指引作用不是个别性指引 | ||||
2.评价作用 | 概念 | 法作为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所起的作用 | |||
专门评价 | 效力性评价,如裁判和决定,有国家强制力保障 | ||||
社会评价 | 舆论性评价,如发帖和讨论,无国家强制力保障 | ||||
3.预测作用 |
概念 | 人们根据法可以预先估计人们相互间将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等,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 | |||
4.教育作用 | 概念 | 通过法的实施,使法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 |||
示警作用 | 通过对违法行为人实施制裁,对包括违法者本人在内的一般人均起到警示和警戒的作用 | ||||
示范作用 | 通过对合法行为加以保护、赞许或奖励,对一般人的行为起到表率和示范的作用 | ||||
5.强制作用 |
概念 | 法可以用来制裁、强制、约束违法犯罪行为,作用对象是违法犯罪者的行为 | |||
(二)法的社会作用 | 1.维护阶级统治 | 统治阶级用法律在经济上确认和维护自己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 |||
统治阶级在一定条件和限度内,也在法律中规定一些对被统治阶级有利的条款 | |||||
2.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 |||||
(三)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 | 联系 | 相辅相成,法的规范作用是手段,法的社会作用是目的 | |||
区别 | 法的规范作用 | 法的社会作用 | |||
考察基点 | 从法律规范角度考察 | 从法的本质角度考察 | |||
作用对象 | 作用于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 | 作用于整个社会 | |||
存在方式 | 直接作用 | 间接作用 | |||
前提条件 | 前提是立法和法律实施 | 前提是良法与善治 | |||
(四)法的作用局限 | (1)法律调整的范围是有限的 | ||||
(2)法的特性与社会生活的现实之间存在着矛盾 | |||||
(3)法律制定和实施受人的因素的制约 | |||||
(4)法的实施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因素的制约 |
例1:下列关于法的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2012单3)
A.法的作用只能通过守法的方式来体现
B.法的规范作用是法的社会作用的目的
C.法的规范作用是法对人们的意志与行为发生的间接影响
D.法的作用根本上取决于生产关系或生方式自身的生命力
例2:下列关于法律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2016单3)
A.强制作用不属于法律的规范作用
B.只有公法才具有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
C.法律的规范作用通过法律的社会作用来实现
D.法律的规范性与确定性使得法律具有预测作用
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4条第1款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下列关于本条文的表述,正确的是(2014单5)
A.该规定属于法律原则 B.该规定具有指引作用
C.该规定属于禁止性规则 D.该规定意味着我国《合同法》没有溯及力
例4:下列选项中,属于法的维护阶级统治作用的是(2009单9)
A.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 B.调整统治阶级与同盟者之间的关系
C.保护全体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 D.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人身安全
例5: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主要是(2011法多26)
A.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B.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C.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D.通过法的创制和实施,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
(一)秩序 | 1.法律秩序就是通过法律调整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对稳定、和谐有序的状态。 |
2.法律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维护 | |
(二)自由 | 1.概念:指主体的行为与法律的既有规定相一致或相统一。 |
2.法律确认和保障自由: (1)确认自由:权利+义务 (2)保障自由:限制国家权力;界定自由的范围;禁止任意放弃自由;确立救济手段与程序 | |
(三)平等 | 特点:(1)平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2)平等并不等于平均 (3)平等要求排除特权和消除歧视: (4)平等与差别对待是有条件共存的 |
(四)人权 | 1.特点:(1)人权是普遍性的权利 (2)人权是本源性的权利 (3)人权是综合性的权利 (4)人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
2.分类:(1)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 个体人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联合国人权公约) (2)一般社会群体的权利和特殊社会群体的权利。 | |
(五)正义 | 1.分类:实体正义+程序正义 |
2.特点:(1)正义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2)正义既具有超时代性又具有时代性 (3)正义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 | |
3.作用:(1)正义是法律的存在根据和评价标准 (2)正义是法律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动因 (3)正义适用于具体的法律实践 | |
(六)效率 | 实现效率价值的方式: 1.确认并保障主体的物质利益 2.确认和保护产权关系 3.确认、保护、创造最具有效率的经济运作模式 4.承认和保护知识产权 5.设立法律责任、赔偿与惩罚等机制 |
(七)价值冲突 | 1.个体之间 2.共同体之间 3.个体与共同体之间 |
(八)法价值冲突的解决原则 | 1.价值位阶原则:价值排序 |
2.个案平衡原则:适用于同一位阶的法的价值冲突,必须综合考虑主体之间的特定情形,使个案的解决能够适当兼顾双方的利益 | |
3.比例原则:为保护较为优越的法律价值不得不侵害另一价值时,不能逾越达此目的的必要程度。 | |
4.人民根本利益原则 |
例1:下列关于人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有(2017多47)(2017法多22)
A.只存在个体人权,不存在集体人权
B.人权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C.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人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D.人权具有超时代性,所以人权价值属于本源性价值
例2:下列关于人权的表述,正确的是(2016法单3)
A.人权就是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B.人权价值可作为立法与司法的指导
C.人权是超越时代和历史的基本权利 D.人权的主体是公民,其内容由宪法加以规定
例3:2016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对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2018多42)(2018法多22)
A.国家对保障人权负有重要责任
B.人权就是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的权利
C.现代人权的保护需要通过立法予以确认
D.司法机关在审判时应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人权
例4:2016年12月16日,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第55条第1款规定,在对学生作出处分或其他不利决定之前,学校应当告知学生作出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学生具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该规定集中体现的法律价值是(2018单3)
A.正义 B.安全 C.秩序 D.效率
例5:“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要求(2007多49)
A.所有的公民都应无差别地享有相同的法律权利
B.任何合法权利受到侵犯的公民都应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C.所有的公民都应毫无例外地履行相同的法律义务
D.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例6:“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该观点的当代意义及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18单9)(2018法单4)
A.“和为贵”与自由、平等的法律观念无法兼容
B.“和为贵”对调节制度的实施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C.“和为贵”观念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和秩序
D.信访制度是“和为贵”在当代法律制度中的重要体现
例7:下列关于法的价值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2013多50)(2013法多22)
A.法的价值影响人们的法律实践活动
B.法律的各种主要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C.与法律原则相比,法律规则更能体现法的价值
D.除了正义,自由的秩序外,不存在其他法的价值
例8:张某因迟到被拒绝登机,在机场吵闹不休、殴打航空公司工作人员,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航空公司出于安全考虑将张某列入“拒绝承载人员名单”,下列关于该乘客的说法,正确的有(2018多44)(2018法多24)
A.航空安全优先于张某乘坐航班的自由
B.对张某的治安处罚,可因其有立功表现而减轻或免除
C.航空公司因张某迟到而拒绝其登机,侵犯了他的公民权利
D.将张某列入“拒绝承载人员名单”,是航空公司追究其民事责任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