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一、名词解释
1.有教无类(见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全纳教育
【答】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在国际教育民主化浪潮中,尤其是在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兴起和发展的。全纳教育是通过增加学习、文化与社区参与,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关注并满足所有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过程。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
3.隐性课程
【答】隐性课程又叫潜在课程。它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如学校的校风、办学理念、师生关系、班级管理、校园环境等。隐性课程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诱因,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若隐性课程被人意识到,并有意识地加以挖掘和利用,就会变为显性课程。
4.终身教育思潮
【答】终身教育思想始于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学习化社会”“回归教育”思潮与实践,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终身教育的含义是人在一生各阶段中所受到的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到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它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终身教育主要强调自主学习和自学能力。终身教育是世界各个国家重视并努力实践的重要理念。
二、简答题
1.简述斯宾塞生活准备说。
【答】斯宾塞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并将评价知识价值的标准定义为对生活、生产和个人发展的作用,知识对生活的作用越大,则价值越大。根据这个标准,斯宾塞确定了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从而反对古典主义不实用的知识和教育。斯宾塞根据上述划定知识的价值高低的理论来选择课程,从而形成其独特的课程理论。
为此,他把人类生活的几种主要活动加以分类,并提出与之对应的课程。(1)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生理学和解剖学。(2)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逻辑学、数学、力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3)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4)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历史。(5)生活中闲暇的时间可用于满足爱好和各种感情的活动:文学、艺术学等。以上这些知识是有比较价值的,是教育中应该教给学生的知识。
2.简述韩愈对教师问题的见解。
【答】(1)韩愈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师说》中,在该文中,他提倡尊师重道。 (2)韩愈对教师问题的见解。
①尊师原因:a.教师闻道在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b.“天地君亲师”,师道体现君道,能尊敬师长,就能效忠皇帝,这是提倡师道的深层原因;c.社会原因,安史之乱后,儒学失去宣传阵地,佛、道宗教势力膨胀,韩愈提出用“尊师重道”来维护儒家的道统,重振儒道,抵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总之,尊师即卫道,“道”是封建道德的最高境界。
②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即传授儒家仁义之道,讲授儒家“六艺”经传和古文,解答学生的疑问。传道是首要任务,授业和解惑是过程与手段。
③以“道”为求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韩愈提出的学无常师、唯道是求的观点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有积极意义。
④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强调师生关系在“道”和“业”面前是一种平等关系,师生关系可以互相转化,这是对维护教师绝对权威的师道尊严思想的一种否定。这种含有辩证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3)评价。
韩愈的《师说》是我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既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师生相互尊重与学习,提倡建立平等的师生观,这是韩愈教育思想的独特之处。
3.简述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基本类型。
【答】(1)教学方法的定义: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①讲授法:指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②谈话法: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间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③读书指导法: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④练习法: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⑤演示法:指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直观教具、实物,让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试验,让学生观看幻灯片、电影、录像等,从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方法。
⑥实验法: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实验作业,以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培养操作能力的方法。
⑦实习作业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
⑧讨论法: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⑨研究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地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4.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包含哪些内容?
【答】教师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的基础上形成的。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有良好的一般社会道德,而且在学生品德教育中要求教师给学生做榜样的内容,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所以,对教师的道德规范要求,首先是基本的社会道德,也就是说对学生提出的所有道德要求,教师均应先做到。虽然这些要求并不属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但它是形成高尚师德的基础。
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综合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对事业,无私奉献;对学生,真诚热爱;对同事,团结协作;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三、论述题
1.有个校长说:“如果没有升学压力,我真想好好做德育。”请从学校教学和德育的关系分析这一看法。
【答】德育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目标。学校教学绝不能因为升学压力过大而仅以知识为重,忽视德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德智并重。因此材料中校长的说法是不可取的。
(1)现状。
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目前家长、学校和社会仍然只抓升学率,唯分数论,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如今,家长更看重学生的成绩和班级排名,相比于普通学校,有能力的家庭更倾向于让孩子上升学率高的学校,国家和政府也会给办学优良的学校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这样给学校施加了不少压力,将教学中心放在提高升学率上,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
(2)学校应德智并重。
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要求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方面辩证统一、协调发展,核心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虽然升学压力巨大,但是学校仍然要顶着升学压力搞德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德育和智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让家长和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不能单纯地认为升学率是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高分数也不能成为衡量学生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准绳。
(3)学校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学校教学与德育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在学校管理中缺一不可。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智力的发展;学校德育搞得越好,教学质量也会越来越高。所以在学校建设管理过程中,要防止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
(4)德育措施。
环境育人,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所以,学校应为学生创建一个校风良好的校园环境:一方面应开设专门的道德课,如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另一方面要在学科教学、学校与课程管理和学校集体生活等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的教育,如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共青团与少先队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等。
2.(1)试通过强化理论分析这位教师运用的方法问题在哪里。
(2)你如何帮她改进?请给出建议。
【答】(1)虽然这位教师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由于用错了方法,最后导致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少。
材料中的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惩罚。惩罚的目的是减少事情发生的概率,这与教师的初衷相悖。“答错站着,答对坐下”这一方法不仅不会“让每一个孩子带着成功坐下”,反而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挫,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降低。
(2)建议: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慎用惩罚。只有学生在屡教不改或有道德认知方面的错误时方可运用惩罚,而且惩罚方式还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年龄、时机和场合等因素。②可以将惩罚改成正强化,通过给学生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使学生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强。如对回答正确的同学采取口头表扬、张贴光荣榜或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等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正确地回答更多的问题,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