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三、气质
(一)气质的含义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就是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气质主要是由神经活动的特点决定的,因而是先天的,稳定的,但也不是不可改变的,环境条件和重大生活事件都会对气质带来影响,只是这种改变比较难,而且改变的幅度也不会太大;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也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效率;气质影响一个人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对环境的适应和心理健康。
(二)气质的类型
一般把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三)气质的理论
1.体液说
古希腊哲学家、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身上有四种液体,即黄胆汁、黑胆汁、血液和粘液。这四种液体所占比例不同,形成了四种不同的类型的人。黄胆汁占优势的就是胆汁质的;黑胆汁占优势就是抑郁质的;血液占优势就是多血质的;粘液占优势就是粘液质的。
罗马医生盖伦提出了气质的概念,并沿用了希波克拉底所提出的四种类型。
(1)胆汁质
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气勃勃、刚毅顽强。这种人的弱点是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
(2)多血质
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际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力强。这种人的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3)黏液质
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耐受力高、内刚外柔,交往适度、交情深厚。这种人的弱点是行为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
(4)抑郁质
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力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这种人的弱点是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2.体型说
德国精神病医生克雷奇米尔,通过对自己医院病人的观察发现,精神疾病的类型和体型有关,从而提出了气质类型取决于体型的说法。他认为,肥胖的人易患躁狂抑郁症,瘦长的人易精神分裂症,斗士易患癫痫。
3.血型说
日本学者古川竹二认为,人的行为特点和他的血型有关,根据血型把人分为四种气质:
(1)A型气质的特点是温和、老实稳妥、多疑、怕羞、依赖他人、顺从、感情易冲动;
(2)B型气质的特点是感觉灵敏、镇静、不怕羞、喜社交、好管闲事;
(3)AB型气质的特点是上述两者的混合;
(4)O型气质的特点是志向坚定、好胜、霸道、不听指挥、喜好指使别人、有胆识、不愿吃亏。
这种理论缺乏科学依据。
4.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巴甫洛夫根据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即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划分了四种基本的神经活动类型。强度是大脑皮层细胞工作的耐力或能力的标志;平衡性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相对力量,二者大体相同,是平衡的;灵活性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速度。
不同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对应不同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气质类型,如表所示:
四、性格
(一)性格的含义
性格是指与社会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人格特质,表现为个人的品行道德和行为风格,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是个人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
(二)性格的特征
人的性格是由各种特征构成的,是一个完整而有序的结构,它包含以下四方面:
1.性格的态度特征
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关系的性格特征,即他对社会、集体、工作、劳动,以及他对他人和对自己的态度的性格特征。因此,性格具有明显的社会评价的意义,热爱社会和集体就是好,仇视社会、不关心集体就是不好;大公无私就是高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就是卑劣,当然有好坏之分。
2.性格的意志特征
按照意志的四个品质对一个人的意志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一个人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表现在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情绪的稳定性,以及能否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上。
4.性格的理智特征
指一个人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例如:是独立性的还是依存性的;是富于想象的还是比较求实的;是善于综合还是乐于分析的;在思维活动中是深思熟虑、看问题比较全面的还是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的。
(三)性格的类型
1.根据心理机能优势分类
培因、李波特把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2.根据心理活动倾向分类
荣格把性格分为内向型、外向型。
3.根据个体独立性程度分类
威特金把性格分为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4.根据人的社会活动方式及价值观分类
斯普兰格把性格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权力型、社会型、宗教型。
5.根据人际关系分类
矢田部达郎把性格分为A、B、C、D、E五个类型。
6.根据性格、兴趣与职业的关系分类
霍兰德把性格分为实际型、调查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
(四)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区别
人的气质类型主要是先天的,人的性格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形成的;气质更多的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更多的体现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2.联系
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一个人的气质也会使他的性格带有某种色彩,或者说带有某种特点;在行为活动中性格与气质是融合为一个整体的。
(五)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
认知风格和认知能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①能力指成就水平,而风格指偏爱方式;
②能力指人们能够达到的最高行为,而风格指人们的典型行为;
③能力是一种单级变量,有高低或好坏之分,而风格指一种双极或多极变量,无高低和好坏之分。
认知风格有许多种,主要的有:
1.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威特金认为人对外部环境(“场”)有不同的依赖程度:
(1)场独立性的人在信息加工时主要依赖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与人交往时很少体察入微。
(2)场依存性的人在信息加工时对“场”有较大依赖性,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3)测量方式:隐蔽图形/镶嵌图形测验。
2.冲动型和沉思型
卡根等人认为认知风格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问题思考的速度和准确率上。
(1)冲动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常使用整体性的信息加工策略;
(2)沉思的特点反应慢但精确性高,在加工信息时多采用细节性策略。
3.同时性和继时性
达斯等人根据脑功能的研究提出:
(1)同时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发散式的。数学操作和空间能力都属于同时性加工。
(2)继时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环扣一环,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言语操作和记忆都属于继时性加工。
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一)自然物理因素
一个人生长的自然环境,居住条件等自然物理因素,虽不会决定一个人的人格特点,但会对人格的形成带来影响。在高寒地区,以游猎为生的爱斯基摩人,和以农田耕作为生的平原地带的民族自然会有不同的人格特点。
(二)生物遗传因素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双生子研究是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高斯特曼提出的研究双生子的原则是: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基因,他们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归结为环境因素的作用;异卵双生子虽然基因不同,但在环境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出生顺序、母亲年龄等,因此也提供了环境控制的可能性。比较这两种双生子的人格差异,就可以看出不同环境对相同基因的影响,或者是相同环境下不同基因的表现。
根据现有研究,对遗传作用有以下几种看法:
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不同而异。通常在气质、智力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关系紧密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3.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人既是一个生物个体,又是一个社会个体。人在胚胎状态时,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已经开始了,这种影响会在人的一生中持续下去。后天环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小到家庭因素,大到社会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三)早期童年经验
童年时期的经验对一个人一生人格的发展都会带来长期的影响。一般来说,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发展,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但早期的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的发展起决定的作用,它会和其他因素共同发生作用。
(四)家庭环境因素
人是在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家庭的生活条件、父母的教养方式都会影响到人格特征的形成。而且社会文化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也是通过家庭实现的。
(五)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场所;教师是学校宗旨的执行者,他们有自己的教育方式、风格和人格特点;学校和学生班集体都具有特定的风气;同学之间的相处方式,这些都是儿童成长的环境,都是对儿童人格成长发生影响的元素。
(六)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够稳固地“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
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因文化而异,这要看社会对文化顺应的要求是否严格。要求越严格,其影响力越大。影响力的强弱也要考虑行为的社会意义。对于社会意义不大的行为,社会允许较大的变异;而对社会意义十分重要的行为,则不允许有太大变异。
社会文化对人格还具有塑造功能,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七)自我调控因素
这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自我调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它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如自尊与自卑等的体验;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成分。
环境因素只是人格形成的外因,内因则是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调控具有创造的功能,它能改变自我、塑造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将自我价值扩展到社会中区,并在对社会的贡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把实现自我的个人价值变为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