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选择题
1. 2024年, 教育全面部署大会,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这指明了教育方向,教育具有()
A.政治性、人民性、战略性
B.政治性、经济性、战略性
C.文化性、经济性、战略性
D.经济性、人民性、战略性
图片
解析 A
理解题 此题考查对教育的理解。题干中的“思想政治力、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力,民生保障力”,未体现其经济性。因此,答案选A。(其中人民性还是人才性回忆有缺失,不论怎样,还是选A)
2. 某些学者将课程定义为教师经验,以避免仅以学生或学科课程来理解。根据谢弗勒的定义分类属于( )
A.描述性定义
B.规定性定义
C.操作性定义
D.纲领性定义
图片
解析 B
理解题 此题考查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这位学者将课程定义为教师经验,以避免仅以学生或学科课程来理解。这是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在自己的话语权里始终如一遵循,属于规定性定义。因此,答案选B。
3. 受教育水平反映求职者的能力较高的人在职业训练的成本较低,劳动生产力雇主愿意给更高的薪酬属于( )
A.人力资本管理理论
B.劳动力理论
C.筛选假设理论
D.再生产理论
图片
解析 C
记忆题 此题考查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筛选假设理论主张教育与工资呈正相关。教育水平反映了求职者的能力,能力高的人,在职培训所需要的成本较低,但生产率较高,因而雇主会支付他们较高的工资。因此,答案选C。
4. “如果记住了高尚的道德和高度的智慧一样,都要经过缓慢的成长过程才能达到,你就会有耐心对待儿童经常表现的缺点,你就不会那么容易去经常责骂、恐吓和禁止儿童。”持这样观点的人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图片
解析 A
理解题 此题考查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题干强调儿童拥有高尚的道德和高度的智慧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达到的,而要经过缓慢的成长过程,持这样观点的人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要耐心地引导和培养。因此,答案选A。
5. 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全国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试行规定,小学设劳动课程劳动的内容是()
A.日常生活劳动 生产劳动 服务劳动
B.体力劳动 脑力劳动 数字劳动
C.自由劳动 雇佣劳动 义务劳动
D.个体劳动 集体劳动 义务劳动
图片
解析 A
推理题 此题考查劳动课程的内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构建内容结构。
此外此题亦可通过推理作答,小学的劳动课程具有生产性,如在学校种植蔬菜,也具有服务性,如参加社会环保活动,这些都是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因此,答案选A。
6. 1951年政治教育部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以确立原有的创新的各类学校的适应地位。改革不合理,年限与制度,并使不同程度的学校互相衔接,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制为()
A.六三学制 B.五四学制
C.五三三学制 D.十年一贯制
图片
解析 C
记忆题 此题考查教育政策。小学的修业年限为五年,实行一贯制。中学的修业年限为六年,分初、高两级,修业年限各为三年。对应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学制为五三三学制。因此,答案选C。
7. 泰勒课程开发重视学校应达到哪些目标?同一问题的学者认为,初步确立教育目标的三个来源()
A.对学生的研究,当代社会的研究,对学科专家的研究
B.对学生的研究,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研究
C.对学生的研究,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对学科专家的研究
D.对当代社会的研究,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对学科专家的研究
图片
解析 A
记忆题 此题考查泰勒原理。泰勒论证了教育目标的三个来源,这三个来源是: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同时满足这三个因素的只有A项,因此答案选A。
8. 数学课上老师问学生,假如从学校到家需要走1千米走一半,剩了多少,学生回答500米,老师说,如果再走一半,学生说250米,老师说也就是不管走多少,都还需要走,剩下的一半对吗?按照这个来说你永远也到不了家是吗?学生笑了,顺势引出极限,老师使用了()方法。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情景模拟法
图片
解析 B
理解题 此题考查教学方法。此题重在区别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的区别。讲授法是教师在说;谈话法是师生双方交互说;讨论法是学生之间交流,教师参与极少;情景模拟法强调学生在给定的情景中要有亲自行动、扮演角色,要有演绎的过程。此题突出师生问答推进教学,因此答案选B。
9. 针对反对校园霸凌主义伸张正义,甲同学认为申张报应性正义,惩罚恃强凌弱者,伤害同伴有多重惩罚就有多重。乙认为修复性正义一方面霸凌者必须要向同学赔礼道歉,弥补对同学所造成的伤害,并对伤害进行修复。另一方面受伤的同学要宽恕,并且完成修复责任的同学给霸凌的同学一个机会恢复双方的正常关系。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甲乙分别处于什么阶段( )
A.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
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
D.第四阶段和第六阶段
图片
解析 D
理解题 此题考查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甲认为“伤害同伴有多重惩罚就有多重”体现了甲尊重法律权威,惩罚的程度应该依据伤害的程度来定,这属于第四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乙认为“同学宽恕、双方恢复正常关系”是重要的,体现了乙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依据自身对是非善恶的价值标准行事,这属于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因此,答案选D。
10. 某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学教师标准试行三大维度4个必须,其中三维度是指( )
A.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B.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能力,专业发展
C.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D.专业道德,专业能力,专业发展
图片
解析 A
排除题 此题考查中学教师标准。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中学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此题亦可通过排除作答,在教师标准中,教师不仅要具有职业道德,还应有专业理念,因此“专业道德”是不全面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入行之后要进行的,不属于标准。排除BCD项,因此,答案选A。
11. 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学识的仁爱教师,做学生锻炼品格知识,引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成为塑造学生品格的标准的大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B.掌握知识与培养道德相统一
C.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相统一
D.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
图片
解析 B
理解题 此题考查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题干的意思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在一起,达到“有理想、有道德、有学识“的目标,因此,答案选B。
12. 作业分组的基本特点()
A.课业相同,学习进度相同
B.课业相同,学习进度不同
C.课业不同,学习进度相同
D.课业不同,学习进度不同
图片
解析 C
记忆题 此题考查分组教学。作业分组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与擅长点来分组教学,各组学习进度相同,课业各有不同。因此,答案选C。
13.《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未进行备课就开始教学,返还同学的作业未经批改,违背了()
A.廉洁自律 B.公平诚信
C.言行雅正 D.潜心育人
图片
解析 D
理解题 此题考查教师的义务。A.廉洁自律:严于律己,清廉从教。
B.公平诚信:处事公道,为人正直;不得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C.言行雅正:为人师表,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
D.潜心育人: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题干中教师在没有备课的情况下开始教学,不批改学生的作业就返还,教师没有做到潜心教书育人。因此,答案选D。
14. 夏朝把教育内容作为国家行政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教育内容是( )
A.道德教化 B.文化知识
C.军事训练 D.生产劳动
图片
解析 C
记忆题 此题考查夏代的教育内容。夏朝尚武,注重军事训练,夏代教育的目的是要把本阶级的成员及其后代培养成为能射善战的武士,因此军事训练最为重要。因此,答案选C。
15. 孔子认为庶富教三者的关系()
A.庶与富是教的前提
B.教是庶与富的前提
C.富是教与庶的前提
D.庶与教是富的前提
图片
解析 A
理解题 此题考查孔子有关“庶富教”的教育思想。孔子认为“庶”是要有较多劳动力,“富”是要使人民群众有丰足的物质生活,“教”是要使人民受到政治伦理教育。其中庶与富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答案选A。
16. 东汉鸿都门学的教育内容是( )
A.经书、辞赋、音律
B.天文、尺牍、律令
C.令律、辞赋、书画
D.尺牍、辞赋、字画
图片
解析 D
记忆题 此题考查鸿都门学的教育内容。鸿都门学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打破了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它以尺牍、辞赋、字画作为教育内容,这是教育史上的一大变革。因此,答案选D。
17.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唐朝科举要求的是()
A.省部试后直接授官
B.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C.重视进士科与明经科
D.内容有帖经、墨义、策论、诗赋
图片
解析 A
记忆题 此题考查唐代科举考试的考试程序。唐代科举考试的考试程序为:乡试—尚书省礼部举办的省试—吏部试。学生可自愿报名参加乡试,合格者由地方官长史送至京城长安参加尚书省礼部举办的省试,合格者再参加吏部复试,吏部根据各方面的考核决定可否授予官职。因此,答案选A。
18. 宋朝画学创立的时间是( )
A.庆历兴学 B.熙宁兴学
C.崇宁兴学 D.南宋时期
图片
解析 C
记忆题 此题考查画学的设立时间。画学是宋朝的创举,在崇宁兴学期间首次设立。因此,答案选C。
19. 古代学者论述中,知行合一的是( )
A.不知而行,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B.故是非者,不徒耳目,必开心意
C.感物而动,应事而作,不须学而后能,不待借而后有
D.如言学孝,则必服劳奉养,躬行道,而后谓之学
图片
解析 D
记忆+拓展题 此题考查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的命题。
A.不知而行,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老子的《道德经》。
B.故是非者,不徒耳目,必开心意——王充。
C.感物而动,应事而作,不须学而后能,不待借而后有——《礼记》。
D.如言学孝,则必服劳奉养,躬行道,而后谓之学——王守仁。大意为:比如想要学习“孝”,就一定要亲自服侍奉养父母,亲自实践孝道,才能称得上是在学习“孝”。因此,答案选D。
20. 清朝时期实行的六等黜陟法主要用于( )
A.国子监 B.府学 C.社学 D.井学
图片
解析 B
记忆题 此题考查清代的六等黜陟法。清朝官学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在府学、州学、县学中创立“六等黜陟法”,对生员实行动态管理。因此,答案选B。
21. 直接管理京师同文馆的机构是( )
A.礼部
B.国子监
C.理藩院
D.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图片
解析 D
记忆题 此题考查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初为外语学堂,于1861 年由奕䜣奏请,批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因此,答案选D。
22. 杨贤江认为,青年时期是第二关键期,他认为,这个时期应该进行( )
A.求学观指导
B.人生观的指导
C.经济观指导
D.职业观指导
图片
解析 B
记忆题 此题考查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因此,答案选B。
23. 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根据地开展的培养政党高级干部的学校,其中包括( )
A.马克思主义大学、红军大学
B.马克思主义大学、中共中央党校
C.红军大学、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D.中共中央党校、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图片
解析 A
记忆题 此题考查苏维埃根据地的高级干部学校。苏维埃根据地为培养党政高级干部开设的较有影响力的干部学校有: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苏维埃大学、红军大学。因此,答案选A。
中共中央党校:抗日民主根据地时期建立的高级干部学校。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干部学校的典型。
24. 作为最早的专门教师职业,智者派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上的贡献( )
A.将算数、几何、天文、音乐列入教学科目
B.讲授文法、修辞、辩证法
C.创立吕克昂学园并授徒讲学
D.提出并践行“知识即美德”
图片
解析 B
记忆题 此题考查智者派的教育贡献。智者派确立了西方教育史上沿用长达千年的“七艺”中的“前三艺”,即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因此,答案选B。
25. 在道德教育实践上,捷克夸美纽斯主张( )
A.将世俗道德与宗教道德分别实施
B.将基督教教义作为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C.将基督教宗教戒律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
D.将“自然后果法”作为教育方法
图片
解析 A
记忆+理解题 此题考查夸美纽斯的道德教育思想。中世纪时期,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是同义词,不存在宗教教育以外的道德教育,但夸美纽斯的杰出贡献就在于突破了这种宗教桎梏,把世俗道德的培养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因此,答案选A。
26. 德国的第斯多惠提出的实质教育论和形式教育论主张中,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小学主要以实质教育为任务
B.高等学校的职责是发展形式教育
C.所有教育的性质不是实质教育,就是形式教育
D.所有教育都兼有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的性质
图片
解析 D
理解题 此题考查第斯多惠的教育思想。在第斯多惠看来,过分强调智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与过分强调实际知识的“实质教育论”都不可取,他认为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实际上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二者不可割裂开来。因此,答案选D。
27. 瑞士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为了达到“将教育提高到科学水平”的目的,首次提出并阐释的是( )
A.将教育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
B.要素主义的主要内涵
C.教育心理学化
D.教育性原则
图片
解析 C
记忆+理解题 此题考查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论。裴斯泰洛齐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概念,他主张将教育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儿童本性发展(指儿童的心理发展)的自然法则基础上,并按照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提出了要素教育论和初等教育教学的实践方法。因此,答案选C。
28. 下列不属于福禄培尔提出的幼儿教育内容的是( )
A.游戏与歌谣
B.歌谣与恩物
C.恩物与作业
D.作业与阅读
图片
解析 D
记忆题 此题考查福禄培尔的幼儿园课程。福禄培尔的幼儿园课程体系以活动与游戏为主要特征,包括游戏与歌谣、恩物、作业、运动游戏、自然研究等,不包含书面学习性的“阅读”。因此,答案选D。
29.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约翰逊在创办的学校中进行有机教育实验,其主要教育举措为( )
A.将学校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依据
B.课程体系以活动课程为主
C.实施“二部制”的教学制度
D.采用设计教学法
图片
解析 B
记忆题 此题考查进步教育实验中的有机教育学校。在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中,课程实施以活动为主。强迫的作业、指定的课文和通常的考试都被取消,用体育活动、自然研究、音乐、手工代替一般的课程。因此,答案选B。
30. 19世纪80年代,国民政府为实施免费、义务、世俗化,法国政府采用的教育举措为( )
A.颁布并实施了《费里教育法》
B.设立大学区制的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
C.改革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
D.推进“统一学校运动”
图片
解析 A
记忆题 此题考查法国的《费里教育法》。法国在19世纪80年代颁布的《费里教育法》确立了国民教育义务、免费、世俗化三大原则,而且把这些原则的贯彻实施予以具体化。因此,答案选A。
31. 在推行劳动教育,马卡连柯的主要主张是( )
A.所有劳动都有教育价值
B.高体力消耗的劳动有教育价值
C.要按教育原则组织劳动教育
D.独立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劳动教育具有教育意义
图片
解析 C
理解题 此题考查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思想。马卡连柯认为,只有那些按照教育原则组织的、作为教育过程总的体系的一部分的劳动才有教育意义。意思就是劳动必须与道德教育相结合,A选项说所有劳动都有教育价值,太绝对了,马卡连柯认为单纯体力消耗的劳动不一定具有教育价值。因此,答案选C。
32. 英国政府颁布的《1992年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法》对英国高等教育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A.终结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双重制”
B.确立了“自治、参与、多学科”的办学原则
C.为成绩和能力合格者提供了平等入学机会
D.所有适龄青年都可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开放大学”
图片
解析 A
记忆题 此题考查英国的《1992年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1988年教育改革法》提出废除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1992年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的彻底终结与新型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框架的形成。因此,答案选A。
33. 在课程与教学上,永恒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是( )
A.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开展活动课程
B.把古典学科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
C.把现代科学知识和通用技术作为课程内容
D.将基督教精神和教义作为课程与教学的基础
图片
解析 B
记忆题 此题考查永恒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永恒主义教育也称新古典主义教育,强调理性训练以及人的理性和教育基本原则的永恒性,永恒主义者认为永恒的古典学科(古典名著)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因此,答案选B。
34.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生能正确回答|-2a|=-2a,a的取值范围为__,这样的题目,则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需达到()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图片
解析 D
理解题 此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题干中的例子体现了学生能够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利用语言符号“|-2a|=-2a”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即形式运算。因此,答案选D。
35. 对于教学,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 )
A.文化工具的使用
B.以学生为中心
C.以自我实现为教育目标
D.接受学习
图片
解析 B
记忆+理解题 此题考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世界为基础进行知识建构,因此,它们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答案选B。
36. 爱因斯坦提出A=X+Y+Z的成功公式,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Z属于( )
A.内部的不可控的因素
B.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
C.外部的可控的因素
D.内部的可控的因素
图片
解析 D
理解题 此题考查韦纳的归因理论。“少说废话”属于个体自身可以控制的行为,是个体内部的因素。因此,选D。
37. 某教师在讲解“小数的学习”时,使用元、角、分来引入小数的概念,然后在课堂练习中用米、分米、厘米来表示小数的关系,最后在课后作业中设计了用小数表示千克、克之间关系的题目。该教师使用的概念学习的策略是( )
A.提供反例
B.加强同伴互动
C.提供变式
D.增强学习动机
图片
解析 C
理解题 此题考查概念教学的策略。“元、角、分”“米、分米、厘米”“千克、克”都属于小数的变式,通过原型和各种变式促进学生对小数概念的理解。因此,答案选C。
38. 智力的pass模型包含了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等加工过程,该模型中处于基础的是( )
A.计划 B.注意
C.同时性加工 D.继时性加工
图片
解析 B
记忆题 此题考查智力的PASS模型。注意系统,它又称注意—唤醒系统,是影响个体对信息进行编码加工和做出计划的心理活动基础。因此,答案选B。
39. 近二十年的混合式研究,反对不考虑研究情境而简单评判优劣,提出根据研究的需要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合起来,这种研究方法论意义是为了引导研究者关注( )
A.研究情境的生态性
B.方法技术的现代性
C.数据收集的客观性
D.实验实施的可行性
图片
解析 A
理解题 此题考查混合式研究。混合式研究强调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是因为不同的研究情境是复杂多样的,就像一个生态系统一样。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考虑到整体的研究情境。因此,答案选A。
40. 问卷调查中,同一道题目通过肯定和否定的方面设置问题,并且把两道题安排在问卷的不同位置,这种做法是为了( )
A.检测回答信度
B.考查回答效度
C.区分答卷者类型
D.适应答卷者水平
图片
解析 A
理解题 此题考查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在问卷调查中,通过在不同位置用肯定和否定的方式设置相同的问题,可以检测回答者答案的一致性。因此,答案选A。
41. 某老师进行一项研究,选择班内优秀学生作为样本不利于实验的( )
A.内容效度和外部效度
B.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C.内部效度和结构效度
D.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图片
解析 D
理解题 此题考查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内部效度指研究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真实程度。题干中只选择优秀学生作为样本,会产生选择偏差,干扰了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判断,降低了内部效度。
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推广到其他情境和人群的程度。题干中如果研究仅基于优秀学生进行,那么得到的研究结果只能适用于优秀学生这个特定群体,不适合推广到普通学生,所以该研究的外部效度较低。因此,答案选D。
42. 某班计划开展班级小卫士活动,在班上设置了小卫士等,研究者通过收集资料,发现班干部和小卫士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甚至会相互对抗。根据凯米斯行动研究的实施程序,该研究者的研究处于()
A.计划环节 B.行动环节
C.观察环节 D.反思环节
图片
解析 C
理解题 此题考查教育行动研究。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的特点的考察。题干中“研究者通过收集资料,发现班干部和小卫士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甚至会相互对抗”属于观察环节。因此,答案选C。
43. 研究一个量表时,先查找最近一篇引用该量表的论文,接着从该论文中找到其参考论文,随后从这篇参考论文继续查找它所引用的更早的论文,然后找到论文中编制的量表,这种我查找文献的方法是( )
A.顺查法 B.逆查法
C.引文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
图片
解析 C
理解题 此题考查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引文查找法又称跟踪法,是指以现有的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为依据,以其中引用文献和附录的参考文献为线索来查找所需文献的方法。题干描述的是引文查找法。因此,答案选C。
44. 某研究者与一名教师共同进行教师教育信念的研究。该研究者通过访谈、观察、收集资料等方式,并研究该教师的教学生活和专业教学技能等,该研究者使用的研究方法是( )
A.行动研究 B.叙事研究
C.民族志 D.经验总结
图片
解析 B
理解题 此题考查教育叙事研究。叙事研究是通过讲述教育生活故事,体悟教育经验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强调研究者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生活经历、事件等进行叙述,以揭示其中蕴含的意义。
题干中研究者通过访谈、观察和收集资料等方式来研究教师的教学生活和专业教学技能,这符合叙事研究的方法特点。研究者试图通过对教师教育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经历等进行描述和分析,从而探究教师的教育信念,就像是在讲述教师教育生活的故事一样。因此,答案选B。
45. 一项干预研究中,控制组的八名学生的前测成绩分别为78,85,85,88,90,91,93,94,则该组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是( )
A.85 B.88 C.89 D.92
图片
解析 C
计算题 此题考查中位数的计算。中位数计算方式:
第1步: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一组数据。如:78,85,85,88,90,91,93,94。
第2步:按顺序排列的数据的正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如果有偶数个数,取最中间的两个数值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如:(88+90)÷2=89。
因此,答案选C。
图片
辨析题
46.我国当代坚持的五育并举内容和立场上均不同于民国初期蔡元培主张的五育并举。
图片
答案要点
正确。(1)内容上:蔡元培的“五育”包含军国民教育(相当于体育)、实利主义教育(相当于智育)、公民道德教育(相当于德育)、世界观教育(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教育)和美感教育(相当于美育);我国当代的“五育”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世界观教育和劳动教育上。
(2)立场上: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他所提出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必然服务于资产阶级的需求;2021 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我国当代的“五育”并举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建设需求。
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47.杜威提出的“学校即社会”意指,学校的职责在于移植和再现社会生活。
图片
答案要点
错误。
(1)杜威根据自己“教育即生活”的主张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学校即社会”。他明确提出应把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把学校创造成一个小型的社会,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社会。
(2)杜威认为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应加强联系,这能满足儿童的本能和兴趣,使儿童在学校生活中获得快乐,但这不等于在学校里移植和再现社会生活,学校教育应将社会生活简化、纯化和系统化,也就是要高于社会生活。
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48.基于人为赋予意义的记忆术是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
图片
答案要点
错误。
(1)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非字面)的和非人为(非任意)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指新的符号或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符号、概念和命题具有实际的、非字面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新旧知识的非任意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存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上的联系。
(2)人为赋予意义的记忆术是属于精细加工记忆的一种,如编口诀、编顺口溜等记忆术。这种记忆方式是为了方便记忆人为赋予的意义,而不是基于知识内在的某种合理或逻辑上的联系。所以,人为加工赋予的记忆不属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
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图片
简答题
49.为转变高中育人模式,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特别重视选修课程的开发及实施,但是在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不够重视选修课程,使得选修课程边缘性装饰性。(2)为满足应试的要求,使课程符合升学竞争的要求,选修课程变相变为必修课程;(3)教师对待选修课程具有随意性,课程规范性不够,缺乏对选修课程质量标准的规范;(4)选修课程类型单一,多为学科拓展性课程;(5)学生对待选修课随意性较强,盲目选择选修课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图片
答案要点
(1)加强重视与理念转变。学校组织专题培训与研讨,深入学习课程改革理念,明确选修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作用,促使教师深刻认识其价值,扭转轻视态度。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将选修课程开发与实施成效纳入学校评估体系。
(2)纠正应试化倾向。教育部门完善评价政策,高校招生关注选修成果,引导学校与学生重视多元价值;学校建立严格教学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应试教学。
(3)规范选修课质量标准。教育部门协同学校制定选修课程质量规范细则,涵盖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并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教师开发与教学能力。学校为教师设立选修课程优秀教学奖等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规范且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4)丰富选修课程种类。学校深入调研学生兴趣、特长与职业规划,结合自身师资、资源及社区文化特色,制定多元选修课程开发规划。鼓励教师跨学科合作开发创新课程,同时积极与高校、企业、社会教育机构合作,引进优质课程资源或联合开发特色课程。
(5)引导学生理性选课。学校开设系统的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兴趣与职业方向,为选课提供依据。建立完善的选课指导体系,为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利用信息化平台展示选修课程详细信息,导师依据学生情况提供个性化选课建议,助力学生理性选课。
50.人口锐减对教育事业的影响,以及对应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
图片
答案要点
(1)人口锐减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①学校规模与资源利用。学校数量或过剩,如农村因生源少致教室闲置、设施利用率低;资源分配不均,城市与农村、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差异可能加大。
②教师岗位过剩。竞争加剧,部分学科教师受影响大;对教师素质要求转向更强个性化教学能力。
③教育质量与公平。小班化利于提升质量,但资源不均或致部分地区质量下降;城乡、区域教育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影响公平性。
(2)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
①学校布局与资源整合。依人口分布优化学校布局,撤点并校并保障交通;整合闲置资源,改造教室、调配设备。
②教师队伍建设。调整队伍结构,转岗过剩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引进紧缺学科人才;加强培训,内容涵盖个性化教学等多方面,建立发展共同体。
③提升质量与保障公平。推行小班化教学,实施个性化策略;加强教育信息化,开展在线教育等,建资源共享平台;完善公平保障机制,加大投入、交流师资、规范招生。
51. 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性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哪些基本观点。
图片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与恩格斯科学地论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必然性
➀大工业生产对多方面发展的工人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将生产劳动与教育结合起来。
➁大工业生产对科学技术的需要,要求将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地结合。
➂综合技术教育也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供了重要的“纽带”。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意义
➀提高生产与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一种强有力的手段,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➁只有在合理的社会制度下,二者的结合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
52.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请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阐述这种现象。
图片
答案要点
(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在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尊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让学生感觉到被爱和尊重,更能通过良好关系达到引导学生拥有成长性学习动机的高度。
(2)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学生的学习动机源自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即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关系需要,学生能够感到自己被教师关心,有一种从属于其他个体和团体的安全感,并能与别人建立起安全和愉快的人际关系。进而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无动机,走向外部动机的逐渐内化,并达到内在动机的程度。
53.某教师计划进行幼儿分享行为的观察研究,计划采用时间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请分析两种方法在观察单位、观察内容和记录工具的不同。
图片
答案要点
(1)观察单位的不同:时间取样法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观察单位,在每个时间段内,观察幼儿是否出现分享行为以及该行为的表现情况;事件取样法以特定的行为事件为观察单位,即当幼儿出现分享行为这一事件时进行观察。
(2)观察内容的不同:时间取样法注重行为发生的时间间隔,关注行为出现与否、出现的次数和持续的时间,探究事物的特点;而事件取样法注重行为本身,即行为是如何发生、如何变化、如何终止的?结果如何?关心的是事物的存在。
(3)记录工具的不同:时间取样法通常使用专门设计的时间取样记录表,表格中一般列有观察时间间隔、幼儿姓名或编号、行为表现等项目;事件取样法多采用叙事性的非结构记录方式或结构性的事件观察记录表,如行为观察日记、事件记录单等,观察者需要详细地将分享行为的整个过程用文字描述出来。
图片
分析论述题
54.阅读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王老师,班上的同学性格各异,但他们都喜欢王老师,王老师是班级里的权威。王老师之所以深受喜爱,是因为他总能以独特的教学魅力和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位同学。他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无论是内向害羞还是活泼外向的孩子,都能在他的课堂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与乐趣。
在上课之前,班长不需要单独强调纪律,班级会在老师进来的时候安静下来。这并非是出于单纯的敬畏,而是学生们对王老师课堂的期待与尊重。他们知道,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将会开启一场精彩的知识之旅,每一分钟都不容错过。
王老师喜欢办竞赛活动,小组分组评价标准为完成质量,准备的充足程度,创意性等。王老师会精心设计竞赛主题与任务,力求涵盖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们在竞赛中既能巩固所学,又能拓展思维。每个小组都会得到特定的评价,得到奖励和评价的同学可以在自习课优先提交作业。小组中的同学会互相督促,不要拖后腿,不要粗心大意,影响小组成绩。这种竞赛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还在班级内营造了一种良性竞争、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使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和学习动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请回答:
(1)材料中使用的德育模式,并分析其特点。
(2)材料中王老师对学生采取的评价方式。
(3)材料中反映的师生关系。
图片
答案要点
(1)材料中的德育模式。
①集体教育模式。第二段里教师直接作用集体促进发展,其特点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与“平行教育”。教师通过开启精彩的知识讲授,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班级凝聚力。
②社会行动模式。第三段里王老师通过组织竞赛活动,促进合作能力。其特点是:各组学生相互监督、互帮互助,在合作过程里充分呈现了学生是道德的推动者,是知情意行的综合活动,突出民主原则。
(2)材料中王老师对学生采取的评价方式。
①个性化评价。在评价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因材施教原则,在个性化评价过程中,必然会突出增值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②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竞赛活动中,不仅关注最终的结果,即小组的完成情况和成绩,还注重对学生准备过程的评价,强调了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③集体评价、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同时也会影响到小组中的每个个体,小组中的同学会互相督促,共同进步。这种评价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能让学生在小组中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努力方向,促进个体的发展。
④激励性评价。通过给予奖励和特殊待遇,如得到奖励和评价的同学可以在自习课优先提交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竞赛中更有动力去努力表现,争取获得好成绩。
⑤表现性评价。通过举办竞赛活动,以完成质量、准备充足程度、创意性等作为小组分组评价标准,对各小组进行特定评价并给予奖励,体现了表现性评价注重对实际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的特点。
(3)材料中反映的师生关系。
①社会关系: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王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平等对待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
②人际关系:尊师爱生,相互配合。学生们都喜欢王老师,对他充满了期待与尊重,而王老师也关心和爱护学生,以自己的魅力感染学生,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③教育关系:教学相长,共享共创。王老师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竞赛活动中巩固所学、拓展思维,同时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良好表现也促进了王老师的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过程。
④心理关系:宽容理解。王老师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不同性格学生找到价值乐趣,且以多元评价标准看待竞赛表现,学生之间也互相督促包容,体现了师生间及学生间宽容理解的心理关系。
55.新文化运动时期,在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影响下中小学教育所发生的变革。
图片
答案要点
(1)教育观念的变革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开始在思想观念层面上自觉地接受西方教育。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教育观念为教育个性化、教育平民化、教育实用化、教育科学化。具体来说:①儿童中心观念逐渐兴起。教育者认识到儿童的主体地位,强调教育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开展。②男女平等教育观念进一步强化。人们更加重视女性受教育权利,女子中小学数量增多。
(2)教育实践的变革
在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影响下,教育普及有所发展。①义务教育得到提倡,小学生人数增加;②中等教育在此时期也有所发展。中等教育的规模有所扩大,为提高中等教育的质量和对社会需求的适应,中等教育的改革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关注点。③教育测量运动、如道尔顿制和设计教学法在中国的传播,都促使中小学教育实践焕然一新。④学校教育中白话文和国语的推行。⑤中等教育开始注意“实用”。中学开始实行选科制,准许学生在完成必修课前提下,依个人兴趣、特长和需要自行选择选修科目。
(3)教育制度的变革
受民主与科学思潮影响,恢复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取消教育中的封建成分。中小学教育目标从传统封建伦理道德教育转向注重培养有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的个体。
在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影响下,1922年新学制诞生,采用六三三制,整个学制体系符合人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体现了科学性,同时,采用综合中学模式,选课制,兼顾就业与升学又体现了民主性。
综上所述,新文化运动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表明中国人对教育传统、教育现状的反思和学习西方先进教育理念进入了思想文化层面和自觉主动的阶段。
56.请在I、II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分。
I.阅读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探究学习,项目式学习;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中科学教育相关。
请回答:
(1)试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项目式学习为何有助于“加强学科知识的联系”。
(2)试从问题解决过程角度,分析在项目探究学习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在开展科学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如何把这些精神融入到项目式学习中。
图片
答案要点
(1)项目探究学习有助于“加强学科知识的联系”的原因
①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动态性、情境性和主观性。项目探究活动为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取不断发展起来的知识;项目活动具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学生联系各学科知识进行探究,因此有助于“加强学科知识的联系”。
②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的经验世界具有丰富性和差异性。项目探究活动是基于生活实践展开的活动。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从而在活动中“加强学科知识的联系。
③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建构具有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活动情境性。项目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在项目探究过程中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和灵活运用。
(2)“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对策(题目已更正,对应答案请看pdf)
①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在项目探究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进行探究活动。
②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在项目探究学习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项目探究的问题、目标、注意事项等,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规律的把握。
③利用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项目探究学习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发现问题。
④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在项目探究学习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在探究过程找那个灵活使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⑤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开展实践验证。在项目探究学习中,教师应创设放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通过探究活动验证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将教育家精神融入项目式学习的措施
①融入爱国精神。选择项目主题时,教师应主动体现自己的爱国思想,感化学生,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了解国家需求,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奉献的志向。
②融入创新精神。教师自身在教学设计上体现出教学创新,并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打破固有思维,进行充分探索,大胆尝试新的研究方法,只有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才能带出富有创新性的学生。
③融入求实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应展现出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引导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如实记录数据,科学呈现结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科学性。
④融入奉献精神。教师在项目式学习中甘愿奉献自己的精力、热情和时间,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责任,为团队而奉献的快乐,并以教师为榜样。
⑤融入协同精神。在项目式学习中,同组学生的合作至关重要。教师应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耐心倾听他人不同的意见,完成项目,增强小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⑥融入育人精神。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长,启发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56.请在I、II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分。
II.阅读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乔舒亚·安格里斯特和艾伦·克鲁格1991年在顶级杂志《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的主要贡献就是使用一个人的出生季节作为工具变量,估计出了多上一年学带来的回报。
他们利用的是美国义务教育的一个规定,凡是当年年满6岁的儿童必须于当年9月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直到年满16周岁才可以离开学校,这样就使得那些本来要辍学的年末出生的孩子比年初出生的孩子要多读一年的书。一个孩子出生在哪个季节或者月份,可以看作是纯粹随机的结果,是“自然”发生的,不受儿童潜在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是一个“自然实验”。然后,通过比较年末出生孩子和年初出生孩子成年之后的收入,就可以估计出一年教育的回报。
他们发现,对于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孩子来说,第一季度出生的人比其他三个季度出生的人少上了0.126年学,教育回报率要低0.7个百分点;对于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孩子来说,第一季度出生的人比其他三个季度出生的人少上了0.109年学,教育回报率要低1.02个百分点。他们也比较了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的结果与使用工具变量估计的结果,差别不大。总之,教育确实可以增加工资收入,至少在强制性的义务教育阶段是这样的。(根据安格里斯特的经济学季刊上的文章改编)
请回答:
(1)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该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他们是如何进行测量的?
(3)该研究是如何控制个人天赋和社会背景这两个无关变量的?
(4)该研究属于实验研究吗?为什么?
图片
答案要点
(1)研究结论:多上一年学,对一个人日后的收入水平是有正向影响的(提高今后的收入水平)。
(2)自变量:上学的时长。因变量:收入差异。
测量方式:将16岁辍学的孩子分成两组:A组是生日在一年当中比较早的那些孩子;B组是生日在一年当中比较晚的孩子。之后,对比A组和B组的收入差异。
(3)控制个人天赋和社会背景的方式
①利用美国义务教育法产生的自然分组。在同一国家法律规定下,这些孩子在理论上接受相同的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体系,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因地区教育资源差异等社会背景因素带来的影响。
②基于生日进行分组。在分组时没有刻意根据天赋划分,并且假设在大样本情况下,A 组和 B 组在个人天赋分布上是相似的,从而减少个人天赋因素对收入差异研究的干扰。
(4)该研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实验研究。实验研究需要研究者主动操纵自变量来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并且通常要对无关变量进行严格控制或一定程度的控制,包括随机分组等措施。而在这个研究中,研究者是利用美国义务教育法所创造的自然分组,没有主动操纵孩子的入学时间,所以不是典型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