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说明了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一方面,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另一方面,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因此,选项B正确。
认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实践水平的提高,选项A表述错误,排除。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应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的作用,导致实践失败。选项C表述错误,排除。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倒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选项D错误,排除。故答案选B。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第二,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第三,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本题的四个选项都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但“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故正确答案选D。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从自然形式上看,总是由一定数量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这种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从价值形式上看,可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一般来说,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着技术构成的变化。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C为不变资本,v为可变资本。
机器人的使用会导致资本构成中的劳动力数量的降低,所以会导致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选项B正确。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来源只能是剩余劳动,“机器换人”的使用不会改变剩余价值的来源,选项A错误,排除;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导致单位时间内使用价值量的增加,个别商品价值降低(单位时间内商品的价值量不变),选项C错误,排除;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是超额利润,而不是社会平均利润(平均利润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选项D错误,排除。故正确答案选B。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含义。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志,有独立的纲领、路线、政策,为参与和掌握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该论断的完整含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阶级性和先进性。所谓“阶级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所谓“先进性”,是指它由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成、用先进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武装。阶级性和先进性的关系是:阶级性决定先进性,即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综上所述可知,A项与题干意思直接贴合。B选项本身为错误说法,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工人阶级,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C、D项是论述马克思主义政党阶级性与先进性的相互关系。其中C项为正确说法;D项为错误说法。C项本身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设问无关。故答案选A。
5.【答案】D
【解析】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曾一度过多强调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比例失调,这就是党和毛泽东思考如何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强调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题干中问的是“主要问题”,毛泽东认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可知D选项最符合题意。A、B、C虽然都属于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提出的工业化思想。但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6.【答案】C
【解析】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这个论述,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选项C正确。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系统阐述,表明了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由题干可知选项A、B不符合“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的时间点,排除;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选项D错误,排除,故答案选C。
7.【答案】A
【解析】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首要任务”这一范围。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要以人为本,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选项A正确。选项B是我们目前存在的必须高度重视并且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排除;新型的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盲目而绝对的转移劳动力人口不仅会对城市发展造成严重的负荷,也不利于农村的长远发展,选项C表述不严谨,排除;选项D描述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标,排除。故答案选A。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内容。2014年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发表关于香港的白皮书,是中央对港方针政策的重要宣示。“一国”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对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内的所有地方行政区域拥有全面管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不是固有的,其唯一来源是中央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不是完全自治,也不是分权,而是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务管理权。高度自治权的限度在于中央授予多少权力,香港特别行政区就享有多少权力,不存在“剩余权力”。故选项B、C错误,排除;
同时,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并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等制度和原则。坚持一国原则,最根本的是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尊重国家实行的根本制度以及其他制度和原则。“高度自治”是以中央完整地对特别行政区形式主权为前提的自治,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的自治,选项A表述错误,排除。故答案选D。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前一个任务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一个历史任务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即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前一个历史任务为后一个历史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历史任务是前一个历史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近代以来,一些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提出了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他们并不懂得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不明白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中国资本主义无法获得正常的充分发展,只能通过革命的手段,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因此,他们并不能从根本上给濒临灭亡的中国指明正确的道路。选项A正确,选项B、C错误。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选项D错误,排除。故答案选A。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辛亥革命促进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对于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胜利的地方在于把皇帝赶跑了,这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另一方面,失败的地方在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即辛亥革命只赶跑了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因此,选项A排除;选项C不符合史实。选项D不符合题意,袁世凯最终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而不是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故答案选B。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1914年-1918年的一战,以极端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李大钊讲道:“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人自己亦对于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中国人是否应当对欧美文明亦步亦趋,当然成问题了。这里的“欧洲文明”就包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选项B正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怀疑”和“认识到必须优先改造国民性”都不是一战对中国的影响,而是伴随着中国人学习西方,伴随着新文化运动而产生的。中国的现金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是在五四运动期间,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田会议的内容。1929年12月28日古田会议召开,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建成“古田会议决议”)。“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一系列重大原则,明确了我军的性质、宗旨和使命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了党领导和建设军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第一,指出“中国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这个军队必须服从于无产阶级思想领导,服务于人民革命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第二,提出红军必须担负起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这三位一体的任务;第三,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并从红四军党组织的实际出发,全面地提出了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表现、来源及纠正的办法。2014年10月31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选项D属于古田会议的内容。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包括:第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第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第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第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个人成功的果实之所以应该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是因为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对个人创造的成果作出评价,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舞台、指明方向。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夸大了爱国主义的作用。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成功的取得,既要考虑当时的社会条件,又要着眼于个人自身的条件,同时还要靠社会实践将自己美好的目标变为现实。故答案选B。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评价尺度和评价标准。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社会对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第一,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第二,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的基本尺度,正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第三,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故选项C正确。选项A、B、D强调的是人的自我价值的作用。人的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人的社会价值才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故答案选C。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安全观。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16.【答案】D
【解析】极端恐怖势力于2014年6月29日宣布成立“伊斯兰国”(ISIS),并宣称将建立地跨西亚北非的“哈里发帝国”,对该地区的秩序造成了重大冲击,并且给国家的全球战略带来了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收到牵制。
二、多项选择题
17.【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与发展,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本题素材出自2014年6月20日《人民日报》一文《土壤是怎么生成的》,指出土壤并非生来就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跟生物发育一样,土壤发育也有一系列的过程。其中,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这说明了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事物的产生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事物的发展是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态势,而非直线上升,选项C错误,排除。故答案选ABD。
18.【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适度原则、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及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本题素材出自《人民日报》(2014年06月11日)一文《平衡是种大智慧》文章指出世间的万事万物,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保持了这种平衡的结果。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可以说,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上述现象告诉我们:保持平衡,车就能按我们的意愿奔跑、前进;一旦失去平衡,就可能失事,甚至出大事。平衡,也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
保持“平衡”就是保持在“度”的范围内,坚持适度原则,故选项A正确。“平衡”必然要协调好事物内部的各种要素、各种关系,故选项C正确。平衡其实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即静止的表现,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辩证关系的体现,选项D正确。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其方向是前进发展。题干中并没有体现辩证否定的思想,选项B排除。故答案选ACD。
19.【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必然性与偶然性,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按照个人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普通个人属于人民群众范畴,他们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贡献,其总和构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在历史人物中,那些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及显著促进作用的代表人物,称之为杰出人物。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历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的制约。任何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任何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选项A错误。故正确答案选BCD。
20.【答案】ABC
【解析】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由于可变资本的相对量的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其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这种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并不是社会生产发展所绝对不需要的,而是由于他们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使他们成为“过剩”的或“多余”的人了。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特征需要有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与之相适应。经常性的庞大失业人口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的痼疾,资产阶级政府通过各种干预措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但是不可能彻底消灭失业。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这是资本主义被新的、更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根本原因。因此,选项A、B、C正确。D项错误,第一,题干表达的是资本积累和相对过剩人口的关系,而没有单独涉及过剩人口规模的问题。第二,尽管在资本主义早期的某个历史阶段曾经出现人口失业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但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整体情况看,无论是理论上的推演还是客观事实的检验,都无法证实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人口失业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故答案选ABC。
21.【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2)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3)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等;(4)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求进行调节,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微观规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反托拉斯法;公共事业规制;社会经济规制。故答案选BCD。
22.【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强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才大国转化为人才强国。人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国家竞争力的主要体现,是第一资源和国家战略资源,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因素。选项A、C、D正确。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选项B错误,排除。故答案选ACD。
23.【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和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提出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任务,也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新型”是相对于传统小规模分散经营而言的,是对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之上,顺应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变化,通过自发形成或政府引导,形成的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生产性服务主体及其关系的总和,使各种利益关系下的传统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总和。它有四个基本特征:(1)集约化;(2)专业化;(3)组织化;(4)社会化。本题中,一方面反映了当前我国农业经营中既有以家庭成员为主的经营,又有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从事农业活动的经营、各式各样合作社的合作经营、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有农业经营业务的企业的经营。这说明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另一方面,题干中“农民家庭约1.9亿户”“所经营的耕地面积占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92.5%”,说明了家庭承包经营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基础和数量最多的主体,是农业经营体系最基本的形式。因此,选项A、C正确。选项B、D错误,我国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承包权的法定主体是农户家庭,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主体承包地位;你的经营权可以实现多元化,即农民家庭承包的土地,可以由农民家庭经营,也可以通过流转经营权,由其他经营主体经营。故答案选AC。
24.【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结构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两升一降”尤其是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的比例明显上升,更能代表和体现来自最基层、最一线的声音,这就更能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解决。第二,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比例明显上升,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明显下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官员自我监督的尴尬局面,能够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全国人大的民意反映和民主监督的作用。第三,“两升一降”,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更加充分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大代表和全国人民参与管理国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选项A、B、D正确。C选项“直接参加”一词表述错误,不过主要是通过直接和间接选举的方式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故答案选ABD。
25.【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新常态。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10月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习近平强调,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的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题干描述的是经济新常态在“速度”方面的表现,除此以外,经济新常态还表现在“结构”和“要素”两方面。因此,选项A、C、D正确。B 选项“需求不足”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之一,它是长期以来投资与消费比例严重失调的结果,并不是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故答案选ACD。
26.【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正确答案为ABCD。
27.【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战争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签署《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这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对中国人的刺激是极大的。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更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选项B、C、D正确。中国海关的行政权落入外国人手中始于1859年,选项A错误。故答案选BCD。
28.【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土的代表38人。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与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密切合作,同国民党当局认真协商,推动政协会议达成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政协的五项协议,还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但它有利于冲破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因而在相当程度上是有利于人民的。它激起了亿万善良的中国人对于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热烈期望。协议较多地吸收了中间人士的意见,这使他们尤其感到振奋,这也赢得了共产党赞同并决心严格履行。选项A、B、D正确。决议就双十协定未能达成的军队问题与解放区政权合法性问题初步达成共识,但未改变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对比,选项C错误。故答案选ABD。
29.【答案】CD
【解析】“文化大革命”后,存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两种错误倾向。第一种是继续坚持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继续坚持“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某些错误,提出“两个凡事”的方针;第二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甚至主张不再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对这两种思想进行了抵制和批评并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做出了科学而客观的评价。本题关键要区分开“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其次,“毛泽东的思想”既包括毛泽东提出的正确的思想,也包括其晚年的错误思想。根据这两个概念可知选项C、D正确。选项A不符合题意;选项B表述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上,排除。故答案选CD。
30.【答案】ABC
【解析】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道德情感的充分表达,对道德规范的执著践履。个人品德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其一,实践性。个人品德不是个人的某种先天禀赋,而是个人在社会实践中锤炼而成的一种特殊品性,它是社会道德要求的内化或体现,反映着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的内容,展示着现实社会的道德风尚。选项C正确;其二,综合性。个人道德品质不是零碎的个人生活片段,而是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渗透并影响个人道德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是个别的具体行为,而是个人行为的统一整体。选项A正确;其三,稳定性。个人品德不是临时的、短暂的道德现象,它一经形成,就会长时间地影响人的知、情、意、行各个方面,使人形成一定的道德思维或评价“定势”、道德意志力和道德行为习惯,选项C正确。选项D本身表述错误,排除。故答案选ABC。
31.【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权利与权力的关系。“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凸显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是权力来源于权利而不是权力创造或批准了权利。权力是为维护权利而产生的;权力服务于权利,不仅要防止对权利的侵犯,更重要的是,为权利的行使和实现创造条件;权力应以权利为界限。由于权力是来源于权利的,也由于权力的目的在于维护和实现权利,相对于权利,权力就是手段和工具,而不是目的。这意味着权利为权力的行使设定了不可逾越的界限,选项C正确;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以防权力的滥用与异化。选项D正确。选项AB表述错误,排除。故答案选CD。
32.【答案】ABCD
【解析】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指出,为了牢记历史,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指出,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
33.【答案】ABD
【解析】2014年11月10日,亚太经合组织第26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北京反腐败宣言》。《宣言》表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经济体,一致认识到,腐败破坏社会公平正义,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阻碍经济健康发展,是必须治理的社会“毒瘤”。这一文件彰显了APEC在亚太地区打击一切领域内腐败现象的决心。秉承这一愿景,APEC全力推动意在预防、调查、起诉和惩治腐败犯罪的国际合作。根据各自法律,加强与腐败官员及其非法所得跨境活动相关的信息共享,以最大限度地打击腐败、贿赂与非法资金流动;根据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的定义,提高受益所有权透明度,从而更加有效地预防和发现腐败行为,但目前还无法杜绝跨国腐败行为的发生。C项错误。积极支持并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等多边网络,强化国际反腐败合作。
三、分析题
34.【参考答案】
(1)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的引起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变化。互联网像其他科学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既受到一定的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一些主观因素如人们的观念、认识水平的影响。互联网把世界各国连接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的共治才能建立完善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生活在网络时代,应该强化网络共同体意识,遵循网络法规和道德,自觉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
(2)辩证思维方式要求我们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互联网时代的传统龙头企业(“大象”)和互联网上的小商户(“蚂蚁”)作为矛盾的双方,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大象”和“蚂蚁”都要应势而变,培育“互联网思维”,改变原有生产经营模式,互相吸取对方的优点,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互联网构造的平台上共同发展。
【解题思路】
第(1)题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第一,联系自身实际;第二,“是…还是…”。带着这样的问题再次回到材料,整个材料都是围绕着“互联网”这一新技术的两重性展开论述。由此可以锁定该题考查“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在答题时,首先,回答科学技术的含义;其次,回答科学技术的二重性;最后,结合材料展开论述。
第(2)题,根据题干中的核心词“辩证思维”可锁定考点。在锁定“辩证思维”的同时,也一定要关注“蚂蚁”和“大象”的关系这一说法。据此,一方面要回答辩证思维;另一方面落脚点必须回到“蚂蚁”和“大象”的关系上。
35.【参考答案】
(1)公有制为主体、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充分施展的空间,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解题思路】
第(1)题中,首先要理解三个关键词:一是“现阶段”,即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三是“让大猫小猫都有路走”。“猫”体现两者共性,“大”与“小”表示两者差异,说明地位不同。根据材料可以判断,“大猫”指的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小猫”非公有制经济。实质是要求考生理解“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可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定性作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2)题,作答时候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知识的关联性。题目限定的是“非公有制”经济,作答时要回答“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作用”的措施;二是材料相关性。本题中,材料主要围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展开:首先,材料开头指出相较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其次,阐明了“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中央为此实行的多项政策。因此在回答问题时候要紧紧抓住“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主旨。
36.【参考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出现了要不要马克思主义和以什么主义改造中国的争论。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进行了斗争。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中国先进分子经过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在一些具体主张上有差别,但二者不是对立的,两者都为中国社会所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些具体主张上有相通之处,这是先进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解题思路】
第(1)题,“马克思进文庙”的历史背景材料中有相关提示。首先,有“1925年10月15日”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俄国十月革命已经爆发;从国内来看,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并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国民大革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其次,从材料可知,尽管当时马克思主义已经传遍中国,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有人怀疑,有人反对。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流派和反马克思主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通过争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勇敢的拿起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批判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种种错误思潮,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
第(2)题,马克思和孔子“两人”之间的对话实际上是两种不同文化的对话,前者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在此基础上,指出两种文化的“不同”与“一致”,并指出应该如何看待这种“不同”与“一致”。这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融性,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7.【参考答案】
(1)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法治有助于国家维护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秩序。不仅如此法治还关乎百姓福祉,从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来讲,法制建设以保障人民的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法治建设的各方面来讲,无论立法、执法、司法还是守法都与百姓息息相关,从人的一生福祉来讲,无不需要法治保驾护航。
(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解题思路】
第(1)题考查坚持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根据题干的提示,可以从两个层面作答:
一是“是关乎国家治理”,这说明法治是宏大的,可从国家层面进行分析;二是“法治更关乎国家治理”,这表明法治也是具体的,有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方面,可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一原则作答,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另一方面,材料指出无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从人的一生福祉来看,都需要法治保驾护航。
第(2)题考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可从以下角度进行作答: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二,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38.【参考答案】
(1)毛泽东和蒙哥马利的深刻“对话”,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中对历史发展规律的不同认识和判断,东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追求有着深刻差别。西方一些人崇尚“国强必霸”,认为强大了必然会搞侵略,这是“铁律”。中国崇尚“以和为贵”,认为应相互尊重,侵略他人违背了正义和公理。西方一些人对社会主义中国未来发展的担忧和戒备也反映了其根深蒂固的“中国威胁论”逻辑。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国际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不渝的奉行独立自主地和平外交政策,中国越发展越,越要融入国际社会,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中国发展的唯一出路和选择;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选择是由我们的历史传统和所面临的“世情”“国情”所决定的。日益强大的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世界也要读懂中国,中国给世界带来的是贡献和机遇,而不是威胁,是和平合作,而不是动荡,是文明进步,而不是倒退。
【解题思路】
第(1)题,需要回归到材料本身根据对话内容寻找对话的实质。蒙哥马利认为50年之后中国会发展起来变得强大。按照西方历史的教训,一个国家强大的时候,就会走侵略道路。而毛泽东认为,,凡侵略,最终会被赶走。西方人内心深处“国强必霸”的逻辑与中国千百年来的民族心里完全不一样。毛泽东和蒙哥马利的对话反映出来的其实是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对待历史的不同看法,西方有些人认为“国强必霸”,而中国崇尚“以和为贵”,认为应当相互尊重,侵略他人违背公平正义。
第(2)题首先要理解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并对其做深入的分析。该题需要从两个方面作答:一是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这主要是围绕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取得的成就回答就可以;二是如何理解中国这头狮子是“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就要分别从这三个角度去一一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