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 数学讲师
广受学生信赖的“线代王”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考研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注意的认知理论”相关内容,为心理学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24考研考研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注意的认知理论
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1)后期选择理论
提出者:多伊奇
主要观点:所有输入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2)多阶段选择理论
提出者:约翰斯顿
主要观点: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
其中本理论的两个假设是:1,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2,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1)过滤器理论
提出者:布罗德本特
主要观点: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部分信息可以这个机制,接受进一步加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断在他的外面,而完全丧失(分耳实验否认)。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Broadbent,1958)于1958年提出的一个教早的注意理论模型。他做了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如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个数字,(如左耳:637,右耳:841)速度是每秒钟2个数字,然后让其再现。发现被试用两种方式再现:(1)以左右耳分别再现,如637,841;(2)按双耳同时接受信息的顺序成对再现,如68;34;71(也可能是其他配对)。前一方式的正确率是65%,后一方式的正确率是20%。如果不事先要求,多数被试采用第一种方式。由此,布罗德本特提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会出现“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中,然后迅速衰退。过滤器的信息则得到进一步加工而被存储。这一理论有时也叫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Cherry(1953)应用追随耳实验支持了该理论。
(2)衰减理论
提出者:特瑞斯曼
主要观点:(现象:研究发现非追随耳的信息仍然能得到加工)→当信息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不同刺激的激活域限是不同的。
过滤器与衰减理论的共同之处:①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②都假定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
(鸡尾酒会现象):当信息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3)认知资源理论:
提出者:卡尼曼
主要观点:注意可以看作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随刺激的复杂度占用相应的资源。当资源完全被占时,新刺激不能得到加工。
(4)双加工理论:
提出者:谢夫林
主要观点:在注意的认知资源分配的理论基础上,谢夫林等人(Shifrinetal,1977)进一步提出了注意的双加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的参与;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并且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后,可能转变为自动加工。在两个同时进行的作业中,至少有一个作业包含自动化加工,两个作业才能顺利进行。但是,两个控制性加工的作业则难以顺利进行,因为两者都需要应用认知资源。这也是注意分配的条件。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考研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注意的认知理论”,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考研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